袅袅垂杨几处村,悠悠驱马过平原。
野花啼鸟有何意,芳草王孙空断魂。
三十年前存旧稿,八千里外隔椿萱。
凭高一度一惆怅,极目南天多白云。
袅袅垂杨几处村,悠悠驱马过平原。
野花啼鸟有何意,芳草王孙空断魂。
三十年前存旧稿,八千里外隔椿萱。
凭高一度一惆怅,极目南天多白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作者在西山游览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袅袅垂杨几处村”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垂柳依依、村落散布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悠悠驱马过平原”,通过骑马穿越广阔平原的动作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辽阔的自然景观。
“野花啼鸟有何意,芳草王孙空断魂”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野花、啼鸟和芳草赋予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野花、啼鸟似乎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而芳草则让诗人联想到王孙(古代贵族子弟),引发内心的感慨与思念。
“三十年前存旧稿,八千里外隔椿萱”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三十年前的旧稿,记录着过往的点点滴滴;而如今身在八千里之外,与亲人相隔,更添了几分离愁别绪。
最后,“凭高一度一惆怅,极目南天多白云”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复杂心情。凭高而望,心中满是惆怅,目光所及之处,南天之上飘荡着朵朵白云,既象征着自由与无尽的远方,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过往、远方亲人的怀念,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昔闻使君来,今见使君去。
来曾何暮歌,去还增逸趣。
一诗一酒厄,纵论百废举。
南国需召公,东山比谢傅。
牛刀割小鲜,徬徨恸歧路。
嗟余皓发新,劳君青眼顾。
世道有隆污,叔季谁毁誉。
捷径笑终南,逃名陋卞务。
乐地广性天,我还行我素。
辽豕异白头,绿此恍然悟。
名园涤尘襟,胜友绝烦虑。
相期师古人,高风靖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