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路迷尘鞅,空门愧静虚。
心应藏定慧,性自合真如。
礼塔闻金磬,开堂响木鱼。
宰官云可度,吾亦傍僧庐。
觉路迷尘鞅,空门愧静虚。
心应藏定慧,性自合真如。
礼塔闻金磬,开堂响木鱼。
宰官云可度,吾亦傍僧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深刻感悟与追求。首句“觉路迷尘鞅”表达了在世俗的束缚中寻找解脱之路的困惑与迷茫。接着,“空门愧静虚”则反映出诗人对于佛教清净之门的向往,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不足与愧疚。
“心应藏定慧,性自合真如”两句,揭示了佛教修行的核心——通过内心的定力与智慧,达到与宇宙真理的契合。这不仅是对个人心灵的净化,也是对宇宙本质的探索与理解。
“礼塔闻金磬,开堂响木鱼”描绘了佛教仪式的庄严与神圣,金磬与木鱼的声音在塔庙中回荡,不仅唤醒了内心的虔诚,也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教化的力量。
最后,“宰官云可度,吾亦傍僧庐”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佛教的智慧与慈悲,引导世人走向解脱的道路,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愿意成为僧侣身边的支持者与同行者,共同实践佛法,度化众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社会大众福祉的关怀与奉献。
名都多丽质,本自恃容姿。
荡子行未至,秋胡无定期。
玉貌歇红脸,长颦串翠眉。
奁镜迷朝色,缝针脆故丝。
本异摇舟咎,何关窃席疑。
生离谁拊背,溘死讵来迟。
王嫱貌本绝,踉跄入毡帷。
卢姬嫁日晚,非复少年时。
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
妾心徒自苦,旁人会见嗤。
四运虽鳞次,理化各有准。
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
夹籁惊幽律,哀壑叩虚牝。
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陨。
何以标贞脆,薄言寄松菌。
哲匠感萧晨,肃此尘外轸。
广筵散泛爱,逸爵纡胜引。
伊余乐好仁,惑祛吝亦泯。
猥首阿衡朝,将贻匈奴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