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今是第三秋,又听虫声四壁幽。
脩竹林间天籁发,芭蕉叶上露华流。
知非渐拟高人化,学道宁忘长者谋。
好在灯花频送喜,沅江几日放归舟。
黔中今是第三秋,又听虫声四壁幽。
脩竹林间天籁发,芭蕉叶上露华流。
知非渐拟高人化,学道宁忘长者谋。
好在灯花频送喜,沅江几日放归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黔中地区,秋天夜晚的独特感受。首句“黔中今是第三秋”,点明地点和时间,暗示着诗人在此地度过了多个秋天。接着,“又听虫声四壁幽”一句,通过听觉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虫鸣声在四周回荡,增添了夜晚的孤独感。
“脩竹林间天籁发,芭蕉叶上露华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竹林中的天籁之音与芭蕉叶上的露珠流动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这里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知非渐拟高人化,学道宁忘长者谋”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以及对前辈智慧的尊重。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向高人学习,提升自我,并且在追求道义的过程中,不会忘记前辈的教诲。
最后,“好在灯花频送喜,沅江几日放归舟”两句,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灯花的频繁绽放象征着好运与喜悦的到来,而“沅江几日放归舟”则表达了诗人期待早日回到家乡,享受自由生活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僧房秋雨歇,愁卧夜更深。
欹枕闻鸿雁,回灯见竹林。
归萤入草尽,落月映窗沉。
拭泪无人觉,长谣向壁阴。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烛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北虏胶堪折,秋沙乱晓鼙。
髯胡频犯塞,骄气似横霓。
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
将军驰白马,豪彦骋雄材。
箭射欃枪落,旗悬日月低。
榆稀山易见,甲重马频嘶。
天远星光没,沙平草叶齐。
风吹云路火,雪污玉关泥。
屡断呼韩颈,曾然董卓脐。
太常犹旧宠,光禄是新隮。
宝玦麒麟起,银壶狒狖啼。
桃花连马发,綵絮扑鞍来。
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
清苏和碎蚁,紫腻卷浮杯。
虎鞟先蒙马,鱼肠且断犀。䟃?西旅狗,蹙额北方奚。
守帐然香暮,看鹰永夜栖。
黄龙就别镜,青冢念阳台。
周处长桥役,侯调短弄哀。
钱塘阶凤羽,正室擘鸾钗。
内子攀琪树,羌儿奏落梅。
今朝擎剑去,何日刺蛟回。
《送秦光禄北征》【唐·李贺】北虏胶堪折,秋沙乱晓鼙。髯胡频犯塞,骄气似横霓。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将军驰白马,豪彦骋雄材。箭射欃枪落,旗悬日月低。榆稀山易见,甲重马频嘶。天远星光没,沙平草叶齐。风吹云路火,雪污玉关泥。屡断呼韩颈,曾然董卓脐。太常犹旧宠,光禄是新隮。宝玦麒麟起,银壶狒狖啼。桃花连马发,綵絮扑鞍来。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清苏和碎蚁,紫腻卷浮杯。虎鞟先蒙马,鱼肠且断犀。䟃?西旅狗,蹙额北方奚。守帐然香暮,看鹰永夜栖。黄龙就别镜,青冢念阳台。周处长桥役,侯调短弄哀。钱塘阶凤羽,正室擘鸾钗。内子攀琪树,羌儿奏落梅。今朝擎剑去,何日刺蛟回。
https://shici.929r.com/shici/YiSu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