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载谈天辩五车,浮云城阙望弥遮。
洲中有橘千头实,墙下无桑八口家。
金石古文封小草,丹青明誓托繁华。
每从南郭欣闻籁,终负东陵懒种瓜。
几载谈天辩五车,浮云城阙望弥遮。
洲中有橘千头实,墙下无桑八口家。
金石古文封小草,丹青明誓托繁华。
每从南郭欣闻籁,终负东陵懒种瓜。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奉答业师欧先生见怀之作次韵(其二)》。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感慨。
首联“几载谈天辩五车,浮云城阙望弥遮”,诗人回忆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谈论学问,辩论不休,仿佛能与五车之书相匹敌。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城阙之上,浮云遮蔽,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
颔联“洲中有橘千头实,墙下无桑八口家”,运用对比手法,洲上橘树繁茂,果实累累,象征着丰收与富足;而墙下却无桑树,八口之家可能生活艰难,寓意贫富差距与生活的不易。
颈联“金石古文封小草,丹青明誓托繁华”,这里诗人以金石古文和丹青明誓为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寄托了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每从南郭欣闻籁,终负东陵懒种瓜”,诗人回忆每次从南郭听到的声音都令他欣喜,但最终未能像东陵一样辛勤耕种,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侵晨过襄阳,扑面腥风吼。
贼去但空村,孑遗靡鸡狗。
人肉缠草根,狼藉不速朽。
流亡未敢归,满地饥乌走。
猛闻人呻吟,悲酸拙破牖。
马挝启其门,中有垂死妇。
听妇哭致辞,欲语气先呕。
噫昔初病时,问讯烦姑舅。
良人意殷勤,床前时执手。
一朝闻寇至,骨肉分离陡。
各思全身命,弃我如敝帚。
谁希盗贼怜,不死活亦苟。
恍惚十余日,水浆未入口。
所恨不知饥,形气尚缠纠。
奋飞苦不能,残生岂持久。
不愿赐良药,不愿分乾糗。
愿污腰间刀,游魂瘗荒阜。
乾坤莽风尘,群盗恣芟蹂。
却愁乐死人,丧乱随时有。
入夏风仍颠,清和竟罕遘。
懒过三眠蚕,垂帘卧清昼。
有客造我门,约向精蓝扣。
畦宽艺杂花,墙低露遥岫。
所嫌麦苗枯,得雨或能秀。
老僧灌溉勤,朝暮资井甃。
茶话晷影移,虚亭敞新构。
兰臭淡忘言,松花落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