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侗舍俗投玄趣,结正良因。深谢师真。
便做逍遥自在人。我今誓不东归去,死在西秦。
骸骨虽尘。不与儿孙葬海滨。
山侗舍俗投玄趣,结正良因。深谢师真。
便做逍遥自在人。我今誓不东归去,死在西秦。
骸骨虽尘。不与儿孙葬海滨。
这首元代马钰的《采桑子》描绘了一位追求超脱世俗、崇尚玄妙之理的人物形象。"山侗舍俗投玄趣",表达了主人公放弃尘世纷扰,投身于道家的玄妙境界之中。"结正良因",意味着他找到了正确的修行道路,以期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深谢师真",是对引导他走上这条道路的师长的深深感激,体现出他对真理的敬仰。接下来的"便做逍遥自在人",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我今誓不东归去,死在西秦",表明了他对道家理想生活的坚定执着,即使面临生死,也愿意留在这个他认为能实现心灵自由的地方。最后两句"骸骨虽尘,不与儿孙葬海滨",更是展现出他对世俗观念的淡泊,即使死后也不愿与家人同葬,而是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永恒的精神归宿。
整首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主人公对道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实践,以及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追求。
,戏调此词以自述独酌新丰,任疏放、从人不识。
还只是、旧时把酒,秋风狂客。
颠倒天吴归短褐,风涛岁月头将白。
笑平生、尽有气如虹,难教屈。
也不学,悲弹铗。
也不作,谭扪虱。
共梅花心事,岁寒冰雪。
眼底山川徒历遍,胸中史记无雄笔。
合归来、依旧饭吾牛,歌明月。
飞台千尺。
直雄跨层云,东南胜绝。
当日倾城人似玉,曾醉台中春色。
锦幄尘飞,玉箫声断,麋鹿来宫阙。
荒凉千古,朱阑犹自明月。
送目独倚西风,问兴亡往事,飞鸿天末。
且对一尊浮大白,分甚为吴为越。
物换星移,叹朱门、多少繁华消歇。
渔舟歌断,夕阳烟水空阔。
制水,因以黄名楼。
楼成,子由作赋,坡翁为书之,刻於石。
予回自京师登楼怀古,并感项籍遗事,末章及之登临把酒,问黄楼人去,几番风雨。
妙绝颍滨楼上赋,坡老龙蛇飞舞。
千载风流,两翁笑傲,淮泗归谭尘。
衣冠安在,我来空自延伫。
下视**喧尘,惨昏烟落日,西风鼙鼓。
昔日争雄怀楚霸,百万屯云貔虎。
世事茫茫,山川历历,不尽凭阑思。
城头今古,黄河日夜东去。
娲皇补天,遗石两拳,几千仞兮。
定苍龙擘峡,罅和天坼,浮屠卓锡,庐倚云开。
世窄三千,天高尺五,日月低躔东复西。
人间世,听晨昏钟鼓,撼半空雷。
登临纱帽*鞋。
豁云梦、胸襟一快哉。
想醉倚高寒,飞仙可挟,清游纪胜,俗子难梯。
把酒乾坤,笑谭今古,崖藓摩挲认旧题。
九关近,便骖鸾高举,云气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