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游丝飞去了。打叠闲愁,断送啼莺晓。
一曲画栏银月小,玳床人倦残春杳。
生怕金铃催宿鸟。叫过三更,月与花都少。
斜倚博山幽恨悄。双眉做就堆烦恼。
帘外游丝飞去了。打叠闲愁,断送啼莺晓。
一曲画栏银月小,玳床人倦残春杳。
生怕金铃催宿鸟。叫过三更,月与花都少。
斜倚博山幽恨悄。双眉做就堆烦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画面,以细腻的情感抒发了对春光消逝的惋惜和内心的孤寂。"帘外游丝飞去了",诗人以飘忽不定的游丝象征春光的流逝,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打叠闲愁,断送啼莺晓",闲愁被莺啼声唤醒,更添愁绪,暗示春天的离去如同晨鸟的啼鸣一般无情。
"一曲画栏银月小",月色如银,映照在雕饰精美的画栏上,画面宁静而凄美,暗含时光易逝的感慨。"玳床人倦残春杳",玳瑁装饰的床榻上,人已疲惫,春天的气息也渐渐远去,显得空寂无声。
"生怕金铃催宿鸟",诗人担心夜晚的金铃声会惊醒归巢的鸟儿,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对时光匆匆的忧虑。"叫过三更,月与花都少",三更过后,月色渐淡,花朵凋零,春意更加稀疏。
最后两句"斜倚博山幽恨悄,双眉做就堆烦恼",诗人斜靠在博山炉旁,内心充满深深的哀怨,愁眉紧锁,仿佛堆积起无尽的烦恼。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春逝的深深感伤和对生活的无奈。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
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