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一望息兵争,不见当年战士行。
画角谯楼虫吊月,无人知是受降城。
平沙一望息兵争,不见当年战士行。
画角谯楼虫吊月,无人知是受降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苍凉的古战场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后的荒凉与沉寂。
首句“平沙一望息兵争”,开篇即点明了战场的地理位置——广阔的沙漠中,战争已结束,不再有士兵的喧嚣与争斗。这里的“平沙”不仅指地理上的平坦沙地,也暗喻了战争的平息,以及战后大地的宁静。
次句“不见当年战士行”,紧承上句,强调了战争的过去时态。昔日英勇的战士们如今已无处可寻,只有空旷的战场和回忆。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及它对生命和土地的深刻影响。
第三句“画角谯楼虫吊月”,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凄凉氛围。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常用于传递号令或报时。谯楼则是古代城门或城墙上的瞭望楼。在这句诗中,“画角”与“虫吊月”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的夜晚景象,暗示着战争的余音仍在回响,但已不再是战斗的号角,而是自然界的生命在哀悼逝去的岁月。
最后一句“无人知是受降城”,点明了地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淡漠。受降城,历史上曾是战争结束、双方停战的标志。然而,在诗人眼中,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也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或记住这里曾经发生的悲壮与牺牲。这句话既是对历史遗忘的感慨,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战后的古战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终结所带来的寂静与沉思,以及对历史记忆的淡漠与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