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翎毛画·其四》
《题翎毛画·其四》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原野萧萧落木秋,芃芃禾黍满西畴。

微躯不识南溟远,蓬藋飞鸣且自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原野的景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广阔世界的向往。

首句“原野萧萧落木秋”,以“萧萧”形容秋风的肃杀,与“落木”相结合,营造出秋天原野的寂寥与萧瑟。落叶飘零,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次句“芃芃禾黍满西畴”,转而描绘了一幅丰收的图景。在西边的田畴中,禾黍茂盛生长,展现出大自然的丰饶与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劳动成果的肯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第三句“微躯不识南溟远”,诗人以“微躯”自谦,表达了自己虽渺小如尘埃,却对远方的南溟(南海)充满好奇与向往。这里的“南溟”象征着未知的世界和广阔的天地,反映了人类对于探索未知、追求自由的精神追求。

最后一句“蓬藋飞鸣且自由”,以“蓬藋”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在这句话中,诗人似乎在说,即使生活如蓬藋般随风飘荡,也要享受这份自由。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全真以斯远所寄文卷后夜赋两绝句元韵作诗寄斯远蕃同之·其二

行时取别太匆匆,别后经怀数载中。

赖有书函与文卷,不然何地可闻风。

(0)

题两桥

一溪夹道枕流水,上有两桥横绝流。

乌鹊互飞银汉夜,彩虹交映玉潭秋。

东西雨过苔痕润,左右晴分浪影收。

谁是当年题柱者,还应并驾到瀛洲。

(0)

失调名

□□□□皆乃,□□流垂□,断崖依旧横碧。

□□独有千古文章,铿鍧炳耀,不与名□。

□□□□□□,□□□□,□尽□□远□。

□□□□□□,不□□拳石。

举杯相属,坐还有此客。

(0)

京居感兴五首·其四

扰扰尘笼下,容身亦自贤。

横尸道边子,共笑直如弦。

(0)

和奇父叔夏雪五首·其四

乍霁初离房与敖,又看云气压神皋。

昆冈屡得因心友,东郭真惭举趾高。

最爱谢儿方柳絮,可怜汉使齧毡毛。

水晶盐是何人得,拜赐曾同御缥醪。

(0)

示法轮长老

人间膏火日烹煎,尘外光阴可判年。

路转峰回能几许,鸟啼花发故依然。

同游多病空携酒,相对忘机不话禅。

请撤溪桥休送客,却须多种远公莲。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