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庐陵董氏桂林书斋》
《寄题庐陵董氏桂林书斋》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山东桑柘多,江南松桂茂。

种桑事春蚕,栽桂事华构。

尝闻云盖下,聚书为大富。

往往见子孙,缘天掇星宿。

掇星星若珠,光彩出屋漏。

秋收万种田,作酒日为寿。

亦有千里归,锦衣行白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íngdǒngshìguìlínshūzhāi
sòng / méiyáochén

shāndōngsāngzhèduōjiāngnánsōngguìmào

zhǒngsāngshìchūncánzāiguìshìhuágòu

chángwényúngàixiàshūwèi

wǎngwǎngjiànsūnyuántiānduōxīng宿

duōxīngxīngruòzhūguāngcǎichūlòu

qiūshōuwànzhǒngtiánzuòjiǔwèi寿shòu

yǒuqiānguījǐnxíngbáizhòu

注释
山东:指山东省。
桑柘:桑树和柘树。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松桂:松树和桂树。
春蚕:春季养殖的蚕。
华构:华丽的建筑。
云盖下:比喻权势或财富的象征。
大富:非常富有。
子孙:后代。
缘天掇星宿:像攀摘星辰一样显赫。
星若珠:星辰如珠般璀璨。
屋漏:房屋的缝隙。
秋收:秋季收获。
万种田:多种农作物。
作酒:酿酒。
寿:长寿。
千里归:千里迢迢归来。
锦衣:华丽的衣服。
白昼:白天。
翻译
山东地区桑柘树众多,江南之地松桂繁茂。
人们在春天种植桑树以养育春蚕,栽种桂树则是为了建造华丽的宅第。
曾经听说,在那云彩遮蔽的高处,藏书丰富的人被视为大富翁。
常常能见到他们的子孙,如同攀摘星辰,显赫非凡。
他们如同摘取星辰般拥有财富,光芒透过屋顶缝隙照耀。
秋天收获了各种作物,酿成美酒庆祝长寿。
也有子孙衣锦还乡,即使白天也能穿着华丽的衣服行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东和江南地区种植桑柘与松桂的繁荣景象,暗示了主人董氏的勤劳和对教育的重视。"云盖下"象征着桂林书斋的高雅与学问之气,藏书丰富,子孙聪明,犹如星辰璀璨,光芒四溢。秋天的丰收不仅提供了酿酒庆祝的原料,也预示着家族的丰饶。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董氏家族荣归故里,穿着华丽衣裳在白天行走的荣耀场景的想象。整体上,诗中充满了对知识文化传承和家族繁荣的赞美。梅尧臣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董氏书斋的书香氛围和主人的高尚追求。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阻雨

偶寻君至得身閒,十载情悰一笑间。

天意不教人剧别,斜风吹雨暗前山。

(0)

七夕

银河虽广鹊桥通,牛女佳期此夕中。

九曲回肠终岁结,双星顾影暂时同。

瑶情月下和丝乱,血泪人间作雨红。

莫道别多相会少,绝胜仙子广寒宫。

(0)

山居漫兴·其三

破研经年洗,诗成不计篇。

松窗迷鹤梦,石壁杂蜗涎。

市远无鲜食,堂低但采椽。

野芳经雨后,屐齿几回穿。

(0)

江湖胜览

江湖随处豁吟眸,不满诗囊卒未休。

日下风云瞻魏阙,淮东歌舞认扬州。

一篷疏雨鸥边晚,千里残霞鹜外秋。

见说武昌城畔柳,尚含青眼待重游。

(0)

送沈仲律主事南礼部

沈约高才世共称,临歧欲赠竟何能。

一樽醽醁倾沙苑,五月帆樯去秣陵。

晓佩暂违清禁月,春曹遥贮玉壶冰。

风流燕寝多佳句,千里怀人雁足凭。

(0)

恭题御书药方后

文华殿头风日晴,御书和墨烟云生。

圣皇洒翰动盈案,字字尽作蛟龙形。

瑶笺向日光如拭,中有古方三四帙。

卷册真从大典传,贻谋远自文皇出。

禁庐侍直多名医,联班拜赐当彤墀。

囊中妙得君臣秘,纸尾亲蒙姓氏题。

承恩捧下黄金阙,如揭中天行日月。

小试人间疠气消,深藏夜半虹光发。

古来用药如用人,牛溲马勃皆通神。

古来医人似医国,病未察形先察脉。

我皇一念通炎黄,要开寿域归平康。

愿推万念及万物,直遣四海同虞唐。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