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破人亡何所依,无心无绪话求归。
十年忘尽来时路,暂忆些儿总不知。
家破人亡何所依,无心无绪话求归。
十年忘尽来时路,暂忆些儿总不知。
这首诗《第二十八归根得旨颂》由宋代僧人释义青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修行感悟。
首句“家破人亡何所依”,开篇即以强烈的悲情描绘出人生的苦难与无依,暗示了主人公经历的磨难与失落,引人深思人生的意义与归宿。
次句“无心无绪话求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出在经历了种种变故后,心灵已不再寻求外在的归宿,而是进入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省状态,不再为世俗之事所困扰,展现出一种超脱与内省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十年忘尽来时路”,通过时间的跨度,强调了主人公在长时间的修行与反思中,逐渐忘记了过去的经历与道路,暗示了在修行的过程中,真正重要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当下的觉悟与未来的方向。
末句“暂忆些儿总不知”,则以一种淡淡的哀愁收尾,表明即使短暂地回忆过去,也难以完全理解或把握其真谛,突出了人生的复杂与修行的深奥,让人感受到在追求真理与自我认知的道路上,总有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修行的价值以及对过去的理解和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解脱、悟道和自我超越的主题。
翔龙折翼性难驯,判向柔乡顿此身。
奇药剩堪娱一夕,同栏何止浴三人。
当时缥帙香沾粉,此日麻筵饭杂尘。
欲觅窈娘重问讯,凤窠飞散别枝春。
翠袖囗初,红榴压后,人在高梧庭院。
采罢明珠,纤手乍调清怨。
贪记曲、宝豆尝拈,怕顾误、凤丝徐撚。
问华年、暗数云和,玫瑰小柱几曾遍。
含情何限野雨,也胜峰青湘浦,曲终难见。
银甲才停,笑指叵罗遥劝。
拚醉倒、更倩伊扶,看不足、可怜人倦。
试重与拍案红牙,春莺教细啭。
乍新年、雨丝添涨,南枝犹冷沙村。
拟攀香雪赠,奈它花未放客先分。
迢迢临浦别,拂短帆、千里江云。
看此去小姑翠妩,唤旧游人。沉吟。
元婴阁底空,飞蛱蝶,往迹难寻。
一灯青雀远,笛残琴阕,想满眼伤春。
锦囊应有句,记落霞、飞骛川程。
但二十四番风后,定到湘阴。
竹坨中、词人应诏,囊琴挂壁谁抚。
流脂河采香蕖别,又听杏花春雨。传乐府。
不信道、徵君仍拟樵歌句。软轮且住。
待内蕊莺啼,铜楼步缓,好对白麟去。
耕烟垄,独树仍栖倦羽。裁书迟付鸿距。
山装忽卸乌衣巷,北眺卢龙延伫。官舍暮。
喜玉版、银刀羹滑拈双筋。春寒拥絮。
早寻遍瞻园,青油旧幕,草檄剪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