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滨读书夜复日,十七年间驹过隙。
相逢忽认语音存,面皱髯张都不识。
岁晚悬鹑百结穿,坐寒我亦无青毡。
少时意气今何似,对此犹能吸百川。
北风草木伤迟暮,秀岭长松色如故。
须知忧道不忧贫,莫厌儒冠羡纨裤。
坐悲四海方横流,长剑未试心未休。
寄语幔亭云外客,他年终约紫霄游。
漳滨读书夜复日,十七年间驹过隙。
相逢忽认语音存,面皱髯张都不识。
岁晚悬鹑百结穿,坐寒我亦无青毡。
少时意气今何似,对此犹能吸百川。
北风草木伤迟暮,秀岭长松色如故。
须知忧道不忧贫,莫厌儒冠羡纨裤。
坐悲四海方横流,长剑未试心未休。
寄语幔亭云外客,他年终约紫霄游。
这首诗是宋代胡寅所作的《送黄彦达归建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黄彦达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的感慨。首句“漳滨读书夜复日”描绘了黄彦达在漳滨刻苦攻读的场景,时间过得飞快,如同骏马过隙,十七年转瞬即逝。接着写两人重逢,虽然语音依旧,但对方容颜已老,令人感叹岁月无情。
诗人以自身的困顿生活——“岁晚悬鹑百结穿,坐寒无青毡”来反衬友人的学有所成,暗示了人生的起落和世态炎凉。他询问友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如今是否依旧,面对困境仍能保持豪情壮志,希望能像大海一样包容万物。
后半部分,诗人借景抒怀,感叹自然界的变迁与人生的迟暮,提醒黄彦达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应只为贫富忧虑,而应坚守儒家之道。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壮志未酬,期待与友人在未来紫霄仙境再会,寄寓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展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天涯寒食,问东风、底事留连行客。
千树芳菲春不管,吹尽枝头红雪。
湖水春波,佳人锦瑟,肠断非离索。
西来一剑,不堪尘满霜锷。
凭仗谁话春愁,一尊浊酒,醉了还重酌。
尽日西归归未得,怨煞山中猿鹤。
六印双旌,两都无分,此去从吾乐。
太行佳处,布衣高卧云壑。
记误)且忆马宾王来事可为云语,因感而赋此,以见其志云淡中庭暝色,初遣奠,夜寒凄。
对草草杯盘,昏昏灯火,客里京师。
比量旧年心事,笑蹉跎、书剑向来非。
谁着朱衣白兰,春风三拜龙墀。
山妻稚子竟何为。
温饱汝嘻嘻。
怅故国丘山,苍烟乔木,卿月空辉。
葵心要须倾日,道等闲、休遣镜鸾知。
自信苍颜如铁,不堪双鬓如丝。
一柱华峰,绿翠似、芙蓉金削。
孤负却、画船春水,一尊同酌。
寒食清明都几日,征鞍遽作西归客。
漫春风、墙燕语留人,高城隔。
春草碧,杨花白。
妆点就,行轩色。
道不应霜翮,能舒长策。
三尺青萍风义在,看君冠盖长安陌。
对夕阳、淡处最关情,河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