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洪武春,自怜常作远游人。
椒觞阻荐萱堂酒,剑佩空沾驿路尘。
万里云南新报捷,千场塞北旧伤神。
绵绵乌撒青山外,笑煞华筵庆寿宾。
二十三年洪武春,自怜常作远游人。
椒觞阻荐萱堂酒,剑佩空沾驿路尘。
万里云南新报捷,千场塞北旧伤神。
绵绵乌撒青山外,笑煞华筵庆寿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元日之际,身处乌撒之地的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首联“二十三年洪武春,自怜常作远游人”中,“二十三年”表明了时间跨度之长,“洪武春”则暗示了历史背景,点明了诗人生活在明朝初年的洪武年间。“自怜常作远游人”则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远离家乡的孤独与自怜之情。
颔联“椒觞阻荐萱堂酒,剑佩空沾驿路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无法在佳节之时为母亲献上酒宴,只能遥寄思念;而自己身着官服(以剑佩象征),却只能在旅途中留下行迹,无法与家人共享团圆之乐。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颈联“万里云南新报捷,千场塞北旧伤神”转而描述了边疆的战事。一方面,云南传来捷报,显示出国家的强盛与胜利;另一方面,塞北的回忆则勾起了诗人对过去征战岁月的伤感。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自豪,也流露出对个人经历的复杂情感。
尾联“绵绵乌撒青山外,笑煞华筵庆寿宾”将思绪拉回眼前,乌撒之地的青山之外,诗人或许在想象着华美的宴会,庆祝寿辰的宾客欢笑。这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背景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家国、亲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丰富,意味深长。
霜旄行郡试寻幽,一曲围垣绕县周。
山色迎人来黛嵋,河声惊梦撼黄流。
禹门水迥乡关月,济庙烟连草树秋。
遥指天南嵩洛近,烟云何处望神州。
有伟千人杰,能为万里游。
挂帆春背雁,问驿夜惊鸥。
道路空留滞,文章莫暗投。
九疑生雨遍,三峡带寒流。
采药青神观,题诗白帝楼。
乾坤供烂醉,星斗照闲愁。
汉已归萧相,天难寿武侯。
词人头欲雪,壮士泪如秋。
中下犹须策,西南夙倚筹。
有钱书尽买,灭虏志终酬。
猿破高唐梦,龙驯滟滪舟。
行人定安稳,夏近可归不。
一灯炯微明,敲尽寒更永。
老蛩泣月罅,脆叶鸣霜井。
此事谁主宰,凡物皆动静。
不了达者观,却似醉难醒。
久无谢安石,况复陶弘景。
残书非一慨,孤钟但深省。
梅生雪后花,雁叫云西影。
他心不可度,此语堪自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