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节春时憩,玄宫夜不扃。
薛衣屏日月,松骨破雷霆。
剥落群真像,凄凉上帝庭。
蚁台留雉堞,蜗壁断丹青。
王气千年合,銮舆一夕经。
河山被容卫,草木吐精灵。
谷忆三呼应,云疑五彩停。
莫将荣辱理,来此叩桑溟。
绛节春时憩,玄宫夜不扃。
薛衣屏日月,松骨破雷霆。
剥落群真像,凄凉上帝庭。
蚁台留雉堞,蜗壁断丹青。
王气千年合,銮舆一夕经。
河山被容卫,草木吐精灵。
谷忆三呼应,云疑五彩停。
莫将荣辱理,来此叩桑溟。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回龙观》,描绘了春天时节回龙观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观中的静谧与神秘,如“绛节春时憩”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观中节日般的宁静,“薛衣屏日月”象征着道观的神圣与光辉,“松骨破雷霆”则寓言了观中环境的威严与超然。
诗中通过“剥落群真像”、“凄凉上帝庭”等句,表达了观中古老建筑的沧桑与历史感,而“蚁台留雉堞,蜗壁断丹青”则暗示了岁月的痕迹和人事的变迁。诗人感慨“王气千年合,銮舆一夕经”,意味着观的历史悠久,曾有过辉煌时刻。
“河山被容卫,草木吐精灵”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而“谷忆三呼应,云疑五彩停”则运用了象征手法,描绘出观中景色的壮丽和神秘色彩。最后,诗人告诫读者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荣辱,而应在此地领悟到超越世俗的深意,“莫将荣辱理,来此叩桑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回龙观为载体,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内涵,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深沉之美。
经年不遇辰州使,忽喜黔阳信使通。
县尉已闻辞令尹,校官仍说困治中。
可堪契阔漂流处,长忆追随寂寞同。
已是湖南更湖北,欲言风物怕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