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秋千节,看汲冢、苔钱铺缬。
淇流咽,说古今兴灭。
比干庙、年年啼百舌,月与铜盘都缺。愁恨织。
花落处,棠梨成血。
已过秋千节,看汲冢、苔钱铺缬。
淇流咽,说古今兴灭。
比干庙、年年啼百舌,月与铜盘都缺。愁恨织。
花落处,棠梨成血。
这首《天门谣》描绘了汲县道中的秋日景象,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已过秋千节,看汲冢、苔钱铺缬。" 开篇即以“秋千节”点出时令,而“汲冢、苔钱铺缬”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古墓上长满青苔的景象,仿佛是历史的碎片,静静地铺展在眼前。
"淇流咽,说古今兴灭。" 淇水缓缓流淌,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兴衰更替,历史的波澜起伏尽在其中。
"比干庙、年年啼百舌,月与铜盘都缺。" 比干庙前,百舌鸟年复一年地啼叫,月光下的铜盘残缺不全,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流逝。
"愁恨织。花落处,棠梨成血。" 最后两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愁绪如同织物般交织,花落之处,棠梨树下仿佛洒满了鲜血,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哀叹,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现实的反思,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