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洗月露,云色已如血。
惟忧农亩枯,敢叹征途热。
濒湖十万户,旦旦望霓切。
龙骨夹岸鸣,尽暮不暇歇。
祇今牛犁地,已作龟兆裂。
平湖三十里,泱漭几尽竭。
矧此一线渠,而不比涸辙。
天阍高莫叫,岁事渐无说。
如予方怀章,何以救馀孑。
回首望尧云,凭风哀涕雪。
清晨洗月露,云色已如血。
惟忧农亩枯,敢叹征途热。
濒湖十万户,旦旦望霓切。
龙骨夹岸鸣,尽暮不暇歇。
祇今牛犁地,已作龟兆裂。
平湖三十里,泱漭几尽竭。
矧此一线渠,而不比涸辙。
天阍高莫叫,岁事渐无说。
如予方怀章,何以救馀孑。
回首望尧云,凭风哀涕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岳珂的《火云》,描绘了夏日炎炎时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和对水源匮乏的忧虑。首句“清晨洗月露,云色已如血”形象地写出早晨的云彩因高温而变得赤红,暗示了天气酷热。接着,“惟忧农亩枯,敢叹征途热”表达了诗人对农田可能因缺水而干涸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行路者的同情。
“濒湖十万户,旦旦望霓切”写出了湖边居民日复一日地期盼着雨水降临,犹如“龙骨夹岸鸣”,象征着干旱的严重。然而,“平湖三十里,泱漭几尽竭”进一步强调了水源的枯竭程度。诗人感叹:“矧此一线渠,而不比涸辙”,意指仅有的灌溉渠道也如同干涸的车辙,无助于缓解旱情。
面对如此困境,诗人无奈地感慨:“天阍高莫叫,岁事渐无说”,意思是向上天求助无门,农业生产即将陷入困境。最后,诗人自问:“如予方怀章,何以救馀孑”,表达了自己虽有心无力,无法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农民在极端气候下的苦难生活,以及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弄珠亭上客,来想弄珠人。
野草迷晴岸,垂杨暗晚津。
天涯羁旅地,村落寂寥春。
何处皤然叟,扁舟下钓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