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忧如路去无程,靖节终朝酒自倾。
苦苦来招为醉伴,西山不使伯夷清。
悲忧如路去无程,靖节终朝酒自倾。
苦苦来招为醉伴,西山不使伯夷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季野见招》,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忧情绪。首句“悲忧如路去无程”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愁绪之深重,如同无法尽头的道路,难以摆脱。诗人借用了陶渊明(字靖节)的典故,表示自己如同靖节先生整日借酒浇愁,“靖节终朝酒自倾”,以此寻求暂时的解脱。
次句“苦苦来招为醉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醉酒的依赖,通过“苦苦”二字,传达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他渴望有人陪伴,但又只能求助于醉意,以忘却现实的困扰。
最后一句“西山不使伯夷清”则借用了伯夷的故事,伯夷是商朝末年的孤竹君之子,以高洁自守,后因反对周武王伐纣而饿死于首阳山。诗人说连西山都不愿让伯夷保持那份清高,暗示自己的心境已被世俗的悲忧所玷污,无法像伯夷那样超脱。
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的交融,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愁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那种无奈与苦涩。
春色元无主。荷东君、著意看承,等闲分付。
多少无情风与浪,又那更、蝶欺蜂妒。
算燕雀、眼前无数。
从便帘栊能爱护,到如今、已是成迟暮。
芳草碧,遮归路。看看做到难言处。
怕宣郎、轻转旌旗,易歌襦裤。
月满西楼弦索静,云蔽昆城阆府。
便恁地、一帆轻举。
独倚阑干愁拍碎,惨玉容、泪眼如红雨。
去与住,两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