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辖投多思不禁,密垂珠箔昼沈沈。
睡惊燕语频移枕,病起蛛丝半在琴。
雨径乱花埋宿艳,月轩脩竹转凉阴。
一春酒费知多少,探尽囊中换赋金。
井辖投多思不禁,密垂珠箔昼沈沈。
睡惊燕语频移枕,病起蛛丝半在琴。
雨径乱花埋宿艳,月轩脩竹转凉阴。
一春酒费知多少,探尽囊中换赋金。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清晨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首句“井辖投多思不禁”,以“井辖”暗喻酒器,表达了诗人因饮酒过多而思绪纷扰的情景。接着,“密垂珠箔昼沈沈”一句,通过描写密闭的珠帘和昏暗的室内环境,营造出一种沉闷、略带慵懒的氛围。
“睡惊燕语频移枕”描绘了诗人被燕子的呢喃声惊醒,频繁地移动枕头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夏日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而“病起蛛丝半在琴”则暗示了诗人在病愈后,琴上残留的蛛丝,既是对过往病痛的回忆,也象征着生活的细微变化。
“雨径乱花埋宿艳,月轩脩竹转凉阴”两句,分别从雨后的花径和月光下的修竹两个场景入手,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雨后的花朵虽已凋零,但依然散发着残存的艳丽;月光下的竹林,随着夜风轻轻摇曳,投下一片清凉的阴影。
最后,“一春酒费知多少,探尽囊中换赋金”表达了诗人一个春天里饮酒花费之巨,甚至不惜动用囊中积蓄来换取赋税金,既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享受,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
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
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
无事佛僧何处著,人群鸟兽不妨同。
眼前簿领何时脱,一笑相看丈室中。
僧老经时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关。
心开宝月婵娟处,身寄浮云出没间。
休夏巾瓶谁与共,迎秋水石不胜闲。
近来寄我《金刚》颂,欲指胸中无所还。
一时冠盖盛临川,直亮推公益友先。
淡泊朱丝初少味,萧疏翠竹久弥鲜。
崎岖处世曾何病,奔走成功亦偶然。
天理更疏终不失,雍雍今见子孙贤。
五月扁舟忆过门,哀怜逐客为招魂。
开樽不惜清泉洁,挥汗相看白雨翻。
病起清言惊苦瘦,归休尺牍尚相存。
秋风洒涕松楸外,谈笑犹疑对竹轩。
〈公家有竹轩,辄尝赋诗。
〉
公来十日坐东轩,手自披云出朝日。
山川满目竟何有,波浪翻天同一湿。
诸门迭出惊异状,间道怀归终旧壁。
此行十里隔江河,何人更问维摩疾。
野人性似修行僧,长愿幽居近林麓。
南迁无计脱簪组,西归谁为栽松竹。
头上白云即飞盖,耳畔清泉当鸣玉。
洛川犹是冠盖林,更愿高飞逐黄鹄。
东西南北无住身,羯末封胡四男子。
彫锼不遣治章句,烂熳先令饱文字。
疏慵嗟我厉之人,生子夜中惟恐似。
传家粗足不愿余,同驾柴车还我里。
北风吹雪密还稀,雪势渐多风力微。
孤棹独依银世界,山川路绝欲安归。
晓风吹浪作银山,夜雪争妍布玉田。
风力渐衰波更恶,通宵撼我正安眠。
拥缆埋蓬不见船,船窗一点莫灯然。
幽人永夜歌黄竹,赖有丹砂暖寸田。
浊醪粗饭不成欢,白浪飞花雪作团。
窗外时来一双鸭,沉浮笑我不禁寒。
江面澄清雪未融,扁舟荡漾水无踪。
篙师不用匆匆去,遍看庐山群玉峰。
半亩清池藻荇香,一双鸂鶒竞悠扬。
来従碧涧巢安在,飞过重城毋自将。
野鸟似非官舍物,宰君昔是钓鱼郎。
直言愧比奇章老,得县无心更激昂。
清池定谁至,鸂鶒自来驯。
知我无伤意,怜渠解托身。
桥阴栖息稳,岛外往来频。
勿食游鱼子,従交长细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