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出东门,客问将何之。
遗我黄鹄羽,举我栗木枝。
勿谓一羽轻,横翔以相期。
勿讶一木微,谨畏堪自持。
一拜感客意,再拜领客辞。
何以报知己,奉之千岁龟。
驱车出东门,客问将何之。
遗我黄鹄羽,举我栗木枝。
勿谓一羽轻,横翔以相期。
勿讶一木微,谨畏堪自持。
一拜感客意,再拜领客辞。
何以报知己,奉之千岁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出东门(其二)》。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驱车出东门”,开篇即设置了一种离别的场景,诗人驾车行于东门之外,这个动作似乎预示着一段旅途或是远行。紧接着,“客问将何之”则引出了一个问题,是谁在询问诗人的去向,而这个“客”的身份并没有交代,使得读者对这次会面充满好奇。
“遗我黄鹄羽,举我栗木枝”,这里的“黄鹄羽”和“栗木枝”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诗人将这些物品视作友情或信物的象征,它们代表了一种承诺和约定。
接下来的两句,“勿谓一羽轻,横翔以相期。勿讶一木微,谨畏堪自持。”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友情的珍视和重托。一羽虽然轻小,但它承载着彼此之间的约定;同样,一枝树木虽渺小,却能支持起沉重的承诺。诗人的态度是谨慎而又敬畏的。
“一拜感客意,再拜领客辞”,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别离的情景,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和告别之礼节,显示了他对友情的重视。
最终,“何以报知己,奉之千岁龟”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求的感慨,以及对这份难得的情谊所持有的珍贵态度。千岁龟象征着长久和永恒,这里用来比喻那份难以报答的深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朋友别离时的心境,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承诺和信守的重视。同时,它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哲思,即面对生命中的重要情谊,我们应该如何去珍惜和回报。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