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眉覆眼鬓萧萧,曾捻梨园紫玉箫。
移向瑶台弹一曲,曲终垂泪说先朝。
双眉覆眼鬓萧萧,曾捻梨园紫玉箫。
移向瑶台弹一曲,曲终垂泪说先朝。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华已逝的乐师,其形象与技艺令人动容。首句“双眉覆眼鬓萧萧”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乐师的外貌特征,双眉低垂,鬓发稀疏,岁月痕迹明显,却依然掩盖不住她曾经的风采。次句“曾捻梨园紫玉箫”则点明了她的身份——一位曾经活跃在梨园舞台上的乐师,手持紫玉制成的笛子,技艺高超,深受赞誉。
后两句“移向瑶台弹一曲,曲终垂泪说先朝”,进一步展现了乐师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她将技艺带到了瑶台之上,演奏一曲,曲调悠扬,情感丰富。然而,当曲终人散,她却不禁垂泪,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和对过去的怀念。这不仅体现了乐师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乐师的个人魅力,也触及了人性中普遍的情感体验,如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对艺术价值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
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
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余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
②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尚子,三湘吊屈平。
③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
④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⑤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水旁+爰]。
从兹洗尘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