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幽野艇泛清渟,水阁遥知待发硎。
识得六如真面目,石渠幸早弆兰亭。
访幽野艇泛清渟,水阁遥知待发硎。
识得六如真面目,石渠幸早弆兰亭。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题唐寅山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访幽寻胜、泛舟于静谧水面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欣赏。
首句“访幽野艇泛清渟”,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船在清澈的水中探寻幽静之地的情景,一个“访”字,透露出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而“清渟”二字则形象地勾勒出水面的宁静与清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次句“水阁遥知待发硎”,进一步展开画面,诗人仿佛看到了远处水阁中等待着的磨刀石,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水阁比作磨刀石,暗示着经过自然界的洗礼和磨砺,人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坚韧和锐利,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即将在自然中获得灵感与启示。
第三句“识得六如真面目”,引用了佛教中的“六如”概念,即“色如聚沫、受如飘风、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泡、我如电光”,意指一切皆空,无常变化。在这里,诗人通过“识得六如真面目”,表达了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句“石渠幸早弆兰亭”,借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收集到自然之美,如同王羲之在兰亭雅集般,享受并记录下这难得的时刻。这里的“石渠”可能是指诗人内心的一条渠道,用来汇聚和保存这些珍贵的自然体验和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