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十一首·其六》
《竹十一首·其六》全文
唐 / 陈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0)
注释
琅玕坞:内史官署所在地,这里指代高雅的环境。
山阳瑟瑟村:形容山中的村庄,瑟瑟可能指竹林声或秋风吹过的声音。
万茎:极言竹子之多,象征高洁之志。
凡鸟:比喻庸俗之人。
云门:佛教名,此处借指清净之地。
翻译
必须在内史的琅玕坞题诗,多次沉醉于山阳那瑟瑟作响的村庄。
留下众多的竹子用来净化世俗,别让凡夫俗子扰乱了云门的宁静。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闲自得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题内史琅玕坞”,“内史”可能是指家中的书房或藏书之所,“琅玕”则是一种玉石,比喻书房的雅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几醉山阳瑟瑟村”,诗人不时常饮酒,但在这宁静美好的山间村落中,他偶尔沉浸于酒意之中,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平和。这里的“瑟瑟”形容山风轻拂,或许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平和而稍带忧郁。

“剩养万茎将扫俗”,“万茎”可能指的是竹子,诗人在说他将继续保持自己的高洁操守,不随波逐流地卷入世俗纷争之中。这里的“扫俗”有去除尘埃、恢复本真的意味。

“莫教凡鸟闹云门”,这句则是在劝诫那些平庸之鸟不要在云端(比喻高远之处)的门前吵嚷,可能是诗人对那些不识时务、不知自量之人的讽刺。这里的“凡鸟”代表着普通或世俗的存在,而“闹云门”则是指不必要的烦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愿望。

作者介绍
陈陶

陈陶
朝代:唐   号:三教布衣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生辰:约公元812—约885年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
猜你喜欢

澎湖杂咏·其十

天生甘薯海中餐,细切银丝日炙乾。

万廪千箱居积满,不劳引领望台湾。

(0)

澎湖杂咏·其五

晓起惟闻雀斗争,夜来还有白鸠鸣。

寻常凡鸟都如凤,到老何曾听一声。

(0)

澎湖留别·其一

澎山三十六,荒垒半渔寮。

虎井风烟壮,龙宫暑瘴消。

云生香鼎屿,雷压吼门潮。

访古屯军迹,周回荡短桡。

(0)

赠妈祖宫住持转文

吼声如虎耳堪憎,三月春风冷似冰。

且向参寥烹活火,暂同无本说初乘。

蓬瀛东去茫无岸,法相西来只此僧。

我欲灯前證因果,打包何日解行縢。

(0)

咏物二十四首

小草形如白蒺藜,蒙茸海外亦生之。

刺裙名字中多刺,好读鸡鸣戒旦诗。

(0)

九日即景

千古无如此地秋,重阳佳气满空浮。

山围大海波涛壮,天迥平原岛屿幽。

八景风云开石壁,七闽烟雨锁沧洲。

茱萸系臂成何事,记取枫林集旧游。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