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功德照恒河,此地如来十万多。
心发菩提归净土,众生空解念弥阿。
普光功德照恒河,此地如来十万多。
心发菩提归净土,众生空解念弥阿。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岩的神圣与庄严,通过“普光功德照恒河”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观音岩的光辉与恒河的广阔相联系,暗示着观音岩所散发出的神圣光芒能够覆盖整个宇宙。接下来,“此地如来十万多”则进一步强调了观音岩作为佛教圣地的地位,仿佛无数的佛祖在此地留下了足迹,增添了其神秘与崇高的氛围。
“心发菩提归净土”一句,表达了对内心纯净、追求解脱的向往,以及对净土世界的憧憬。这里的“菩提”不仅指智慧之树,更是佛教中追求觉悟和解脱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句,鼓励读者在心灵深处寻找光明,追求精神上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众生空解念弥阿”则以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探讨了众生对于信仰的理解与实践。这里的“弥阿”通常指的是弥勒菩萨,诗人似乎在提示,尽管众生对于信仰有所理解,但真正深入内心、实践信仰,却并非易事。这句诗既是对个体修行的反思,也是对普遍人性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观音岩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在精神层面进行自我探索与提升。
晓来膏雨,报一犁丰信,几枝娇色。
岸草河沙明似镜,不到尘埃花陌。
急管繁弦,香车宝勒,正阻寻春客。
东风特起,半空微露晴碧。
何况主意深勤,冰清才藻,玉润真珪璧。
翠麓华堂横枕水,波底斜阳红湿。
莲社风流,桃溪标致,便觉凡心息。
玉尊倾尽,笑中归步钩月。
扬辉璧月,照层台缥缈,篷莱云气。
玉宇清明仙语近,多少怨红愁翠。
问我殷勤,几年尘土,依旧高标致。
广寒别後,与谁曾共幽会。
一日失脚人间,十常八九,底事如人意。
狗苟蝇营真可笑,何乃比余於是。
风月佳时,江山好处,无复怀愁悴。
倚栏舒啸,六经时自心醉。
江南到处,被波光云影,留人行色。
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
今日登临,读书斋上,重作凭栏客。
清溪毂细,夜来微涨新碧。
两岸蘸水浓阴,断虹横障,一带连环璧。
林外青山千万叠,雨歇半空犹湿。
已倩双鳞,更须灵鹊,先报归消息。
归来征袖,尽携千里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