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感知己,能将七尺轻。
击衣譬已报,吞炭气难平。
漳水西风急,邢台落日晴。
千秋石桥上,过客马犹惊。
国士感知己,能将七尺轻。
击衣譬已报,吞炭气难平。
漳水西风急,邢台落日晴。
千秋石桥上,过客马犹惊。
此诗《豫让桥》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描绘豫让桥的景象,展现了对忠义精神的深刻赞美与感慨。
首句“国士感知己,能将七尺轻”,开篇即以“国士”赞誉,强调了主人公对知己的深厚情感,即便面对七尺之躯,也显得轻如鸿毛,凸显其忠诚与牺牲精神。
“击衣譬已报,吞炭气难平”两句,运用典故,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为报答知己之恩,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和勇气,即使吞炭改容,内心的愤懑与不平也无法完全平息。
“漳水西风急,邢台落日晴”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悲凉的画面,漳水在西风的吹拂下波涛汹涌,邢台的天空则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宁静,对比强烈,既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激荡,也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决断与牺牲。
“千秋石桥上,过客马犹惊”结尾两句,点明地点——豫让桥,并以“过客马犹惊”的细节,暗示了豫让桥作为历史见证者的庄严与肃穆,同时也表达了后人对这位忠义之士的敬仰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豫让桥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主人公行为的深情赞颂,不仅展现了屈大均对忠义精神的崇高敬意,也寄托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切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