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梅》
《梅》全文
宋 / 许景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朔风吹雪满长安,闽越生来不识寒。

却有暗香飘六出,不须借与外人看。

(0)
鉴赏

这首诗《梅》由宋代诗人许景衡所作,通过描绘朔风中梅花的坚韧与独特之美,展现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首句“朔风吹雪满长安”,以凛冽的北风和纷飞的大雪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壮阔的景象,长安城被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季节的特征,也为下文的主角——梅花的出场做了铺垫。

接着,“闽越生来不识寒”一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生长在温暖湿润的闽越地区的梅花与北方的严寒环境相对比,强调了梅花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以及其生命力的顽强。这里的“不识寒”并非实指,而是比喻性的表达,意在突出梅花在寒冷中依然绽放的非凡之处。

“却有暗香飘六出”则进一步揭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在大雪纷飞的冬日,梅花虽不显眼,但其独有的香气却能穿透雪花,飘散开来,给寒冷的世界带来一丝温暖和生机。这里的“六出”指的是雪花,用以形象地描绘雪花之多,同时也暗示了梅花香气的清新与纯净。

最后一句“不须借与外人看”,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珍视之情。他认为梅花的美丽与清香是无需向外界展示的,因为它们已经足够独特、足够珍贵,不需要借助他人的目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也流露出了一种自信与自足的态度,即真正的美是内在的,无需外力的加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在严冬中的坚韧表现和独特香气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诗人对其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巧妙的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梅花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许景衡

许景衡
朝代:宋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人称横塘先生,温州瑞安白门人。生平奉公廉洁,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忧国忧民,这些崇高节行一直为后人所赞赏,早在明末清初就被乡人尊崇为“瑞安四贤”之一。许景衡不仅是一代名臣和杰出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个学识渊博、精通古今的学者和诗人,是温州“元丰太学九先生”之一。著作有《横塘集》、《横山阁》、《池上》等。
猜你喜欢

最高楼

山家好,河水净涟漪。茅舍绿荫围。

儿童不解针垂钓,老翁只会瓮浇畦。

我思之,君倦矣,去来兮。也问甚野芳亭上月。

也问甚太初岩下雪。乘款段,载鸱夷。

兴来便作寻花去,醉时不记插花归。

问沙鸥,从此后,可忘机。

(0)

有感

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研输租钱。

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

囊中科斗二百年,大经大法垂幽玄。

他人不知我自怜,落花春暮啼杜鹃。

杜鹃啼苦山竹裂,锦官宫殿烟霏灭。

人间百鸟无处栖,青蝇贝锦成行列。

北望茫茫莎草黄,葱河五月天雨霜。

岐阳不见真凤凰,山鸡野鹜争文章。

江南估客苦无计,却向水中搴薜荔。

沙鸥梦老蘋雨残,湿云不动天如醉。

回观蓬莱十二楼,我曾读书楼上头。

楼前平碧千顷秋,白露暗洗芙蓉愁。

岁寒归来有谁在,青松是兄梅是弟。

山中巢许不可寻,却对老嵇餐石髓。

(0)

红梅十九首·其六

白日迟迟照窗户,深院不知春几许?

紫箫声转香风回,隔帘踏动燕脂雨。

(0)

红梅十九首·其四

翠华影转宜春苑,苑里红梅一夜开。

学士赋诗承赐宴,内官传道首绯来。

(0)

钱塘春感六首·其六

金爵觚棱月向低,泠泠清磬万松西。

五门曙色开龙尾,十日春寒健马蹄。

红雾不收花气合,绿波初涨柳条齐。

遗民暗忆名都会,尚绕湖漘唱《大堤》。

(0)

瑶台月.违终南山

携云放肆投闲路,清风明月长载。

回光返照,莹彻澄波青黛。

仿佛里、远望嘉山,静至收归宁海。前生约,今生在。

遇明了,便明对。相爱。熙然景致,颐然聚会。

这个密妙堪赛。内外须、常常顶戴。

香烟起盘袅,尽成雯盖。

每从依、仙伴同游,定处看、霞轩神凭三曜。

通三昧,论交友交泰。无碍。灵明一点,逍遥自在。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