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雪满长安,闽越生来不识寒。
却有暗香飘六出,不须借与外人看。
朔风吹雪满长安,闽越生来不识寒。
却有暗香飘六出,不须借与外人看。
这首诗《梅》由宋代诗人许景衡所作,通过描绘朔风中梅花的坚韧与独特之美,展现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首句“朔风吹雪满长安”,以凛冽的北风和纷飞的大雪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壮阔的景象,长安城被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季节的特征,也为下文的主角——梅花的出场做了铺垫。
接着,“闽越生来不识寒”一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生长在温暖湿润的闽越地区的梅花与北方的严寒环境相对比,强调了梅花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以及其生命力的顽强。这里的“不识寒”并非实指,而是比喻性的表达,意在突出梅花在寒冷中依然绽放的非凡之处。
“却有暗香飘六出”则进一步揭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在大雪纷飞的冬日,梅花虽不显眼,但其独有的香气却能穿透雪花,飘散开来,给寒冷的世界带来一丝温暖和生机。这里的“六出”指的是雪花,用以形象地描绘雪花之多,同时也暗示了梅花香气的清新与纯净。
最后一句“不须借与外人看”,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珍视之情。他认为梅花的美丽与清香是无需向外界展示的,因为它们已经足够独特、足够珍贵,不需要借助他人的目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也流露出了一种自信与自足的态度,即真正的美是内在的,无需外力的加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在严冬中的坚韧表现和独特香气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诗人对其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巧妙的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梅花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山家好,河水净涟漪。茅舍绿荫围。
儿童不解针垂钓,老翁只会瓮浇畦。
我思之,君倦矣,去来兮。也问甚野芳亭上月。
也问甚太初岩下雪。乘款段,载鸱夷。
兴来便作寻花去,醉时不记插花归。
问沙鸥,从此后,可忘机。
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研输租钱。
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
囊中科斗二百年,大经大法垂幽玄。
他人不知我自怜,落花春暮啼杜鹃。
杜鹃啼苦山竹裂,锦官宫殿烟霏灭。
人间百鸟无处栖,青蝇贝锦成行列。
北望茫茫莎草黄,葱河五月天雨霜。
岐阳不见真凤凰,山鸡野鹜争文章。
江南估客苦无计,却向水中搴薜荔。
沙鸥梦老蘋雨残,湿云不动天如醉。
回观蓬莱十二楼,我曾读书楼上头。
楼前平碧千顷秋,白露暗洗芙蓉愁。
岁寒归来有谁在,青松是兄梅是弟。
山中巢许不可寻,却对老嵇餐石髓。
携云放肆投闲路,清风明月长载。
回光返照,莹彻澄波青黛。
仿佛里、远望嘉山,静至收归宁海。前生约,今生在。
遇明了,便明对。相爱。熙然景致,颐然聚会。
这个密妙堪赛。内外须、常常顶戴。
香烟起盘袅,尽成雯盖。
每从依、仙伴同游,定处看、霞轩神凭三曜。
通三昧,论交友交泰。无碍。灵明一点,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