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和希深游府学》
《依韵和希深游府学》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东府尊儒日,中州进学初。

牲牢奠商后,典籍讲秦馀。

大法存无外,群英乐自如。

时惭游圣末,来驾折辕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shēnyóuxué
sòng / méiyáochén

dōngzūnzhōngzhōujìnxuéchū

shēngláodiànshānghòudiǎnjiǎngqín

cúnwàiqúnyīng

shípíngyóushèngláijiàzhéyuánchē

注释
东府: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学术机构。
尊儒:尊重儒家学者。
中州:中原地区,古代文化中心。
进学:入学学习。
牲牢:祭祀用的牺牲和祭品。
商后:商朝的后裔或代表。
典籍:古代文献。
秦馀:秦朝遗留的文化遗产。
大法:普遍适用的大道法则。
无外:无所不在。
群英:众多杰出人才。
自如:自由自在地学习。
游圣:游历圣贤之道。
末:末期,晚期。
来驾:来到此处。
折辕车:比喻简陋的交通工具,表示谦虚。
翻译
在东府的日子里,学子们开始在中原求学。
祭祀先贤商王之后,研读秦朝留下的经典文献。
大道法则普存于世,杰出人才在此享受学术自由。
我深感时代接近圣人之末,自己如同驾驶简陋马车而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希深游府学》,描绘了学者们在府学中尊崇儒学、研习经典的场景。首句“东府尊儒日”表达了对儒家学说的敬重,暗示着学习活动在东府(可能指地方官署或教育机构)中进行。次句“中州进学初”则点明这是学子们开始学术生涯的重要时刻。

“牲牢奠商后”一句,通过祭祀先贤商代的礼仪,体现了对古代智慧的追慕与继承。“典籍讲秦馀”则强调了对秦朝文献的研读和学习,表明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究。接下来,“大法存无外”表达了对普遍法则的追求,认为真理无所不在,而“群英乐自如”则展现了学者们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喜悦和自在。

最后两句“时惭游圣末,来驾折辕车”,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自己作为学者的自省,虽然处于学术探索的晚期,但仍怀揣着求知的热情,如同驾驶着简陋的车子,不断前行,追求学问的至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儒家教育为背景,展现了学者们的学术追求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文化情怀和进取精神。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太常引·两株如玉瘦相邻

两株如玉瘦相邻。
尽红复、抱芳春。
看到不同群。
比问白寻黄更亲。
出尘态度,倚风标格,消得一词新。
谁解按歌唇。
教唱与、青崖故人。

(0)

唐多令 怀高沙

往事水东流。
槐根春梦休。
被长淮、隔断中州。
三十六湖湖上住,却又过、一年秋。
佳处总堪游。
同盟只数鸥。
把功名、且付扁舟。
天上故人知己者,休笑我、太迟留。

(0)

江城子 寄庐副使处道

去年雪里送君时。
马迟迟。
思依依。
及至金陵,还却值君归。
独抱此情谁与语,空三复,草堂诗。
年来霜鬓欲成丝。
惜睽离。
喜追随。
四海而今,浑有几相知。
上到庐山高绝处,曾为我,一支颐。

(0)

感皇恩 庚寅立春

日日苦思春,春来何处。
积雪层冰正无路。
春风吹面,万里故人相遇。
隔年离别恨,从头诉。
鬓发清霜,形容枯树。
渐觉人生不如故。
唯春最好,底用一年一度。
有心当不放,春归去。

(0)

木兰花慢 听姜惠甫摘阮

羡黄台公子,能办此、淡中清。
看璧月当胸,松风应手,一洗秦筝。
都来四条弦上,有几家乐府几般声。
秋水孤鸣老雁,春风百啭娇莺。
嫩凉窗户酒初醒。
特地为渠听。
写江南江北,无穷意思,字字分明。
悠扬博山烟底,把满怀幽恨一时平。
长记曲终时候,钱塘暮雨潮生。

(0)

婆罗门引 病中对菊

当轩有菊,几年不共结清欢。
偶然乘兴南旋。
却念都城手种,谁兴护霜寒。
正闰余秋晚,曾未开残。
宦游最难。
算长在别离间。
不是未逢蓓蕾,早已阑珊。
今年好处,恰花近重阳慰病颜。
微雨后、一笑相看。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