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

(0)
注释
百重堆案:堆积如山的文案。
掣身闲:抽身休息。
一叶秋声:秋天的落叶声。
对榻眠:卧榻而眠。
床下雪霜:月光下的霜雪。
侵户月:映照着门户的月光。
枕中琴筑:枕边的琴声。
落阶泉:随风飘向台阶下的泉水。
崎岖世味:世间坎坷经历。
寂寞山栖:孤独的山居生活。
老渐便:逐渐适应。
悯农心: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云汉:星空。
茫然:迷茫。
翻译
堆积如山的文案让我得以抽身休息,秋天的落叶声伴我卧榻而眠。
床下月光透入,映照着霜雪,枕边的琴声随风飘向台阶下的泉水。
历经世间坎坷,各种滋味都已尝遍,孤独的山居生活我也逐渐适应。
唯有对农民的同情之心依旧,仰望星空,心中却更加迷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深山古寺中静坐的幽寂生活。"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表现了他闭目养神,听着外面落叶的声音,进入一种宁静的休憩状态。"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则描绘了室内外的清冷景象,以及他在夜深人静时拨弄琴弦,听着那如溪流般的水声。

诗人通过"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淡然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适应与享受。同时,他也保持着一颗悯农之心,即使身处深山,也不忘外界的艰辛。

最后,"惟有悯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一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关怀和对未来的一种迷茫期待。他或许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气候变化,以此关注农事,这也反映出他虽身处山中,但心系世间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渡黄河

地天中气象明昭,翠艒中流荡画桡。

竹箭桃花观浩势,风恬浪静渡春朝。

旰宵未得平成术,游豫常怀角徵招。

敬守鸿模慎多事,六巡疏瀹仰神尧。

(0)

至泉林二首叠旧作韵·其一

无多室宇淳而朴,咫尺泉林秀且明。

芳勒杏花春未放,素皴杞树雪初晴。

窗棂好景随心会,壁额前题向客迎。

民气安和岁中上,省方缘此一怡情。

(0)

赐河南巡抚图尔炳阿

连疆迎跸路,重穑问农田。

所幸岁非歉,还欣雪被骈。

安民惟择吏,乐后每忧先。

中土风犹朴,斯宜正直宣。

(0)

雪三首·其一

东风拂幰车,稷雪忽交加。

沿路势添密,依人飞故斜。

连塍藏绿毯,大野捲银沙。

既慰还因虑,宁无冻麦芽。

(0)

再咏紫泉行宫十景·其十箭厅

悦心惟是励无逸,观德端知重有方。

驻辇恒因试弧矢,承平武备讵宜忘。

(0)

毛益牧牛图·其二

戴嵩闻说艺神绝,童子居然在两睛。

脱壳安能容对照,广川别解诩精评。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