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枕时时犹叹欷,阨穷已极畏凶饥。
雨声淅沥孤斋冷,客梦萧条万里归。
山邑风雷移蜃穴,海城水潦半民扉。
如云秋稼方相贺,一饱还忧与愿违。
抚枕时时犹叹欷,阨穷已极畏凶饥。
雨声淅沥孤斋冷,客梦萧条万里归。
山邑风雷移蜃穴,海城水潦半民扉。
如云秋稼方相贺,一饱还忧与愿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枕上作时闻临海四明皆大水》,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辗转反侧之际,对生活困厄和未来的深深忧虑。首句“抚枕时时犹叹欷”,描绘了诗人因生活的艰难而常常叹息的情景;“阨穷已极畏凶饥”则直接揭示了他所处的极端贫困和对饥饿的恐惧。
接下来,“雨声淅沥孤斋冷”通过环境的刻画,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雨声和寒冷的斋室更增添了愁绪。“客梦萧条万里归”暗示了诗人漂泊异乡,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但现实中却只能在梦中实现。
“山邑风雷移蜃穴,海城水潦半民扉”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自然灾害的严重,风雷导致蜃楼幻境般的错觉,而洪水几乎侵入了百姓的家门,展现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最后,“如云秋稼方相贺,一饱还忧与愿违”以丰收的庄稼反衬出人们的苦难,即使秋收有望,诗人仍担忧这丰收无法抵消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他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困苦,展现了陆游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