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向茶楼忆孟端,更移步屧上吟坛。
泉通桑苧余荒砌,涧走春申尚激湍。
无复把茆堪啸咏,空传老辈此盘桓。
松阴剩有残碑在,为扫苔痕仔细看。
已向茶楼忆孟端,更移步屧上吟坛。
泉通桑苧余荒砌,涧走春申尚激湍。
无复把茆堪啸咏,空传老辈此盘桓。
松阴剩有残碑在,为扫苔痕仔细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碧山吟社的追忆与向往之情。首句“已向茶楼忆孟端”,以“茶楼”为背景,引出对某位名为“孟端”的人物的怀念,暗示了碧山吟社中的人文氛围和情感交流。接着,“更移步屧上吟坛”一句,通过“步屧”(木底鞋)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漫步于吟坛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诗社的雅致与自由。
“泉通桑苧余荒砌,涧走春申尚激湍。”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观的描写,将碧山吟社的环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泉水从废弃的石砌中流淌而出,仿佛是历史的痕迹;而山涧中的水流,即使在春天依然激流涌动,象征着诗人们不息的热情与创造力。这样的景象不仅美化了诗社的环境,也寓意着诗人们的精神追求永不停歇。
“无复把茆堪啸咏,空传老辈此盘桓。”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人感叹如今已无法在碧山吟社中找到昔日那种自由自在、放声高歌的场景,只能通过传说和记忆来缅怀那些前辈们的风采。这种情感既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也是对传统精神的深深眷恋。
最后,“松阴剩有残碑在,为扫苔痕仔细看。”诗人发现,在松树的阴影下,还残留着一块古老的碑石。他决定亲自去清理碑上的青苔,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探索,也暗含着对碧山吟社文化传承的期待和渴望。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这首《碧山吟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碧山吟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氛围,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和珍视,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