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舟小屋远尘喧,别是人间一洞天。
红艳花光轻泄露,绿连槐影淡浮烟。
闲眠小榻疑停桨,醉倚虚窗当叩舷。
爱此数椽随意构,息肩容膝乐悠然。
如舟小屋远尘喧,别是人间一洞天。
红艳花光轻泄露,绿连槐影淡浮烟。
闲眠小榻疑停桨,醉倚虚窗当叩舷。
爱此数椽随意构,息肩容膝乐悠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尘世的画面。诗人以“如舟小屋”为引子,巧妙地将居住之所比作漂浮于世间的舟,远离尘嚣,独享一方静谧天地。通过“别是人间一洞天”的描述,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隐逸氛围。
接着,“红艳花光轻泄露,绿连槐影淡浮烟”两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屋前花木扶疏、绿意盎然的景象,花光与烟雾交织,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闲眠小榻疑停桨,醉倚虚窗当叩舷”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生活的体验。诗人仿佛在梦中或醉酒后,于小榻上闲眠,恍若舟停,而在虚窗前倚靠,仿佛在轻轻敲击船舷,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这种状态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爱此数椽随意构,息肩容膝乐悠然”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简陋但充满乐趣的小屋的喜爱之情。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无论是休息还是活动,都能感到无比的自在与满足。这种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如舟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景。
欧氏灰寒,孟家机暖,长念殷勤慈母。
紫诰回鸾,金觞捕鲤,春晖待报难补。
写不尽、书镫味,当年折菱处。岁华暮。
问从来、雪饕冰坼,几曾见、翠柏碧筠寒冱。
莫作傲霜看,想人生、随分为遇。
玉树庭阶,喜承欢、更有谢絮。
只披图暗恨,我亦曾经荼苦。
螇水穿云,■边蹑露,此身忽到高峰。
凭临万景,微茫秋意浮空。
知是昨宵雨过,添新凉好咽荷筒。
怪道人,不知留客,打起疏钟。
前度清盟订后,已星分菭袂,歇了游踪。
暄萋几换,余兴翻又惺忪。
遍访石湖遗事,把吟情付与西风。
久凝伫,湿磷飞散,雨又濛濛。
东篱采罢。是南山一抹,晴翠遥冶。
省识秋容,花亦无多,月地灯窗从写。
霜前已识西风惯,问霜后峭寒谁怕。
向酒边一笑先相看,莲社逃禅归也。
准拟年时重九,龙山旧会处,满插盈把。
薏苦苗甘,梦短心长,的的日精不化。
秋花不比春花落,早霓额通明帘下。
算晚香未要矜持,待返中黄仙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