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自我处境的深刻感慨。其中,“寒鸣宁与众虫同”表明蝉声响起,与其他昆虫共同参与到夏日的交响曲中,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翼鬓緌冠岂道穷”,则是形容蝉蜕化为成虫后,所戴的“緌冠”不仅华丽,而且还表明了蝉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这里诗人用“岂道穷”来反问,意味着蝉虽然变化,但它的生命状态并非贫乏。
接下来的两句,“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则是对比蝉在过去一年中的蜕变和现在声音的不同。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物生命周期变化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自身命运的忧虑。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这两句描绘了一日之内自然界迅速变化的情景。早晨,菊花在露水中开放,而傍晚时分,梧桐树叶随着秋风纷纷落下。这强烈的对比突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主题。
最后,“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则是诗人通过蝉蜕化成虫这一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对于未来命运的迷茫与不安。蝉蜕化后的自由飞翔,反衬出了诗人的困顿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界的细致眼光,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流逝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