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幽径自春华,不似城头望处佳。
山色倚云千万里,蓬门穿水两三家。
声闻翠筱纷纷叶,香落寒梅细细花。
更上幽亭望南北,欲随幽鸟到天涯。
小林幽径自春华,不似城头望处佳。
山色倚云千万里,蓬门穿水两三家。
声闻翠筱纷纷叶,香落寒梅细细花。
更上幽亭望南北,欲随幽鸟到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联“小林幽径自春华,不似城头望处佳”,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心境的对比。小林中的幽径在春天里自有一番繁华,而这种美却不同于城头所见的景色。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乡村之美的独特之处,引人遐想。
颔联“山色倚云千万里,蓬门穿水两三家”,进一步展开画面。山色与云彩相依,延绵千里,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辽远;而蓬门之下,溪水穿流,两三户人家点缀其间,既显出生活的宁静,又不失人间烟火气。这两句通过广阔的自然景观与温馨的人居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
颈联“声闻翠筱纷纷叶,香落寒梅细细花”,聚焦于细微之处。翠竹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声音;寒梅的细碎花朵飘落,带来阵阵清香。这两句通过听觉与嗅觉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官体验,使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这份静谧与美好。
尾联“更上幽亭望南北,欲随幽鸟到天涯”,收束全诗。诗人登高望远,目光穿越南北,心随飞鸟,想象着到达遥远的地方。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也暗示了心灵的自由与广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综观全诗,彭汝砺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画卷,通过对比、细节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平生老战场,遇子三舍避。
六一避后生,何止一头地。
老将将北师,敢复言敌忾。
况提魏武卒,往当恒节制。
汉兵出壶关,堂堂伸大义。
中兴汉威仪,又复见司隶。
六一避后生,所见宁此意。
老手一指挥,渊默而雷厉。
一朝茂声光,隐然起西裔。
四海仰大苏,神仙寄人世。
天子独奇才,昭阳闻洒涕。
人生遇知音,古今诚所贵。
遇子苏则然,知子欧所愧。
顾己愚且贱,于人何能济。
嗟嗟老眊氉,久拚人共弃。
胡为乎为者,晚逐英髦队。
布帛班锦丛,脱粟杂鼎味。
焉能有与无,适足增疵议。
白发照青春,造物深相忌。
欲斗小婵娟,唯子一笑置。
《贺唐举人平侯》【明·王佐(汝学)】平生老战场,遇子三舍避。六一避后生,何止一头地。老将将北师,敢复言敌忾。况提魏武卒,往当恒节制。汉兵出壶关,堂堂伸大义。中兴汉威仪,又复见司隶。六一避后生,所见宁此意。老手一指挥,渊默而雷厉。一朝茂声光,隐然起西裔。四海仰大苏,神仙寄人世。天子独奇才,昭阳闻洒涕。人生遇知音,古今诚所贵。遇子苏则然,知子欧所愧。顾己愚且贱,于人何能济。嗟嗟老眊氉,久拚人共弃。胡为乎为者,晚逐英髦队。布帛班锦丛,脱粟杂鼎味。焉能有与无,适足增疵议。白发照青春,造物深相忌。欲斗小婵娟,唯子一笑置。
https://shici.929r.com/shici/lPRrbbVcV1.html
宫指挥,将门子,手持剡溪藤尺许。
藤心铁画珊瑚钩,历历皆是勋庸纪。
自言真龙起淮甸,乃祖从龙初豹变。
耳闻周武孟津盟,身翊汉高垓下战。
鼎湖龙去八千秋,攀鳞上天从翱游。
拾得乌号在孙子,延赏与国今咸休。
铁马他年来福建,狼烟蓦地昏沙县。
幕府从容授一旗,天山霹雳定三箭。
祖父勋庸奕世光,将军步武庆源长。
况今年少且英武,带砺山河宁可量。
秋风瑟瑟兮落叶飘,溪谷瀰漫兮水惊涛。
棹兰舟以径渡兮,渊潜龙而腾蛟。
兰蕙变以不香兮,江蓠化而为茅。
顾金天之肃杀兮,忽坎壈以郁陶。
诗戒素餐兮,厥咎焉逃。
惧众口之铄金兮,愿处靓而守高。
鸿鹄既举兮,孰与游遨。
仰明月而独坐兮,聊徜徉以逍遥。
惠思君兮,使我心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