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并画古难能,况挽颓晖转日升。
宗祏已新先世庙,佛龛勤礼六时灯。
心空万虑皆如烛,泪尽他年尚作冰。
犹有橐装馀产在,春秋留得与云仍。
方圆并画古难能,况挽颓晖转日升。
宗祏已新先世庙,佛龛勤礼六时灯。
心空万虑皆如烛,泪尽他年尚作冰。
犹有橐装馀产在,春秋留得与云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为外祖母湛节母冯太君八十岁大寿时所作的两首诗之一。诗中表达了对老人长寿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首句“方圆并画古难能”,以“方圆并画”比喻外祖母的德行兼备,既有着男性般的刚毅,又不失女性的柔美,这种完美结合在古代实属难得。接着“况挽颓晖转日升”,以“挽颓晖”描绘外祖母如同挽住夕阳,使其重新升起,象征着她对家族的复兴和繁荣起到了关键作用。
“宗祏已新先世庙,佛龛勤礼六时灯”两句,描述了外祖母对祖先的祭祀和对佛教的虔诚,体现了她的孝道和宗教信仰。接下来“心空万虑皆如烛,泪尽他年尚作冰”,表达了外祖母内心的平静与坚韧,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同时也能像冰一样保持坚定的意志。
最后,“犹有橐装馀产在,春秋留得与云仍”两句,暗示外祖母虽已年迈,但仍有余力和财富,可以继续为家族和社会做出贡献,就像春天的云仍然能够带来生机和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外祖母的高尚品德、坚韧精神以及对家族和后代的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她深深的敬爱之情。
南山十日菊,秋酌有前诺。
东省三同舍,山行何用约。
也後相丁宁,彼此拨忙著。
清晨到刘寺,寸步辄倚薄。
望君久未来,细意拣岩岳。
上到展绣亭,聊复休倦脚。
回览西湖天,向我怀中落。
山幽人转孤,境胜情反恶。
昔贤愿独往,对影谁与乐。
或者欣群游,避喧那可却。
我随梁溪叟,觞次饶驩谑。
坐无山浦翁,谈间顿萧索。
斜阳更待渠,小向灵芝泊。
稿砧不寄大刀头,化作峰头石也愁。
岂有心情管风雨,向人弹泪绕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