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
神鸦乱噪黄陵近,候雁斜沈梦泽空。
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
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
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
神鸦乱噪黄陵近,候雁斜沈梦泽空。
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
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景象和内心感受。开篇“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表达了诗人背对秦城,带着图书作为伴侣,行进于湘江以东的情形。这两句通过空间的转换,展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学术追求。
接着“神鸦乱噪黄陵近,候雁斜沈梦泽空”则是写景,神圣的乌鸦在黄陵附近聒噪不息,而远处的大雁已经隐入云端,梦泽之上似乎显得格外宽阔。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旅途的荒凉。
“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桨声激荡,天空辽阔,与清澈的河水相映成趣;而远处的山峦因焚烧庄稼而呈现出深沉的赤色。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冷暖对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夕风光图。
最后“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闵有至公”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年华渐老、安居岩穴的自觉,以及面对繁重学问无法回避的无奈。这里通过“至公”的字眼,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和敬畏之心。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深,通过对旅途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个人学术生涯的沉思,展现出一位学者行者的孤独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