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途最重是文衡,天与愚夫著盛名。
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
宦途最重是文衡,天与愚夫著盛名。
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裴皞所作,名为《示门生马侍郎胤孙》。从这短小的四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文官地位和声望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于门生之间相互尊重的情感。
"宦途最重是文衡"一句,表明在仕途之路上,最为重要的是文治,即通过文学和文化来治理国家。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文学的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人的地位与作用的认知。
紧接着的"天与愚夫著盛名",则是说上天赋予那些能力平庸之人以显赫的声名。这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才能与实际地位不对等现象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尊崇。
第三句"三主礼闱年八十",描绘的是门生们在教育之门前,恭敬有加,对待学问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里的“三主”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易》、《书》、《春秋》,而“礼闱年八十”,则是形容长时间不懈地学习,这里的数字“八十”很可能是一个夸张的用法,意味着极其漫长和不懈怠的努力。
最后一句"门生门下见门生",表现了诗人对于门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情感。这里的“门生”指的是在同一个师傅门下学习的人,他们之间既是同学又像是家人一般,彼此看待对方如同自己。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文人的地位、才能与声名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和学问态度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士大夫对于文化修养和知识尊重的深厚情感。
爽气西来,玉削群峰,千杉万松。
望疏林清旷,晴烟紫翠,雪边回棹,柳外闻钟。
夜月琼田,夕阳金界,倒影楼台表里空。
桥阴曲,是旧来忠定,手种芙蓉。
仙翁。
心事谁同。
付鱼鸟相望一笑中。
向月梅香底,招邀和靖,云山高处,问讯梁公。
物象搜奇,风流怀古,消得文章万丈虹。
沉吟久,想依春树,人在江东。
和风乍扇,又还是去年,清明重到。
喜见燕子,巧说千般如人道。
墙头陌上青梅小。
是处有、闲花芳草。
偶然思想,前欢醉赏,牡丹时候。
当此三春媚景,好连宵恣乐,情怀歌酒。
纵有珠珍,难买红颜长年少。
从他乌兔茫茫走。
更莫待、花残莺老。
恁时欢笑,休把万金换了。
鸠雨催晴,遍园林、一番绿娇红媚。
柳外金衣,花底香须,消得艳阳天气。
障泥步锦寻芳路,称来往、纵横珠翠。
笑携手,旗亭问酒,更酬春思。
还记东山乐事。
向歌雪香中,伴春沈醉。
粉袖殢人,彩笔题诗,陶写老来风味。
夜深银烛明如昼,待归去、看承花睡。
梦云散,屏山半熏沈水。
灯火烘春,楼台浸月,良宵一刻千金。
锦步承莲,彩云簇仗难寻,蓬壶影动星球转,映两行、宝珥瑶簪。
恣嬉游,玉漏声催,未歇芳心。
笙歌十里夸张地,记年时行乐,憔悴而今。
客里情怀,伴人闲笑闲吟。
小桃未静刘郎老,把相思、细写瑶琴。
怕归来,红紫欺风,三径成阴。
日软风柔,望暖江连岛,晴绿平川。
寻芳拾蕊,胜伴陌上鲜妍。
玉骢归路,记青门、曾堕吟鞭。
人去后,庭花弄影,一帘香月娟娟。
追念旧游何在,叹佳期虚度,锦瑟华年。
博山夜来烬冷,谁换沉烟。
屏帏半掩,奈梦云、不到愁边。
春易老,相思无据,闲情分付鱼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