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地云丛花意妍,清芬曾向窦家传。
登山不愧自招隐,斫树莫名谁学仙。
香换西风埋麝腹,种分南海蕴龙涎。
玉杯甘露何从得,欲折蟾枝是几年。
月地云丛花意妍,清芬曾向窦家传。
登山不愧自招隐,斫树莫名谁学仙。
香换西风埋麝腹,种分南海蕴龙涎。
玉杯甘露何从得,欲折蟾枝是几年。
这首诗名为《桂花》,作者是宋代诗人董嗣杲。诗中描绘了桂花的美丽与香气,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首句“月地云丛花意妍”形象地展现了桂花在月光下如云朵般簇拥,花朵娇艳动人。次句“清芬曾向窦家传”暗示桂花的清香源远流长,有着窦家(可能指窦滔,唐代诗人)的传统传承。
“登山不愧自招隐”表达了诗人对桂花品格的赞美,认为它如同隐士一般高洁,无愧于自然的赋予。接下来的“斫树莫名谁学仙”则进一步强调桂花的超凡脱俗,暗示其具有某种神秘的仙气。
“香换西风埋麝腹,种分南海蕴龙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桂花的香气比作麝香和龙涎香,显示其珍贵和独特。最后一句“玉杯甘露何从得,欲折蟾枝是几年”以玉杯盛甘露和折取月宫桂枝的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向往和珍视,感叹得到如此佳品的不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桂花的美丽、香气和高尚品质,同时也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