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筱寒松小翠微,鱼声寂寂鼓声稀。
山头远见龟屏出,海峤谁迁石笋归。
欲得鬼神添岭桧,却愁风雨断天衣。
醵钱欲作翚飞观,一钵无妨厌蕨薇。
绿筱寒松小翠微,鱼声寂寂鼓声稀。
山头远见龟屏出,海峤谁迁石笋归。
欲得鬼神添岭桧,却愁风雨断天衣。
醵钱欲作翚飞观,一钵无妨厌蕨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寺风景,融合了自然美与宗教氛围。开篇“绿筱寒松小翠微”勾勒出一片苍郁古木之中蕨类植物生长的场景,给人以清凉而又不失细腻的感觉。“鱼声寂寂鼓声稀”,则通过对比鲜明的声音——微弱的鱼跃声与间或的寺庙钟鼓声,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氛围。
诗人接着笔触转向远景,“山头远见龟屏出”,隐喻着高远的山峰之上,如同古代神话中的灵兽“龟”一般挺立。“海峤谁迁石笋归”,则是对一处海边奇特地貌的描写,石笋如同天然雕塑,引人遐想。
中间两句,“欲得鬼神添岭桧,卻愁风雨断天衣”,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自然之力,甚至是超自然力量来修建或增添山中的建筑物——“岭桧”可能指的是寺庙的木结构部分。但同时,又担忧自然灾害如风雨可能对这些努力造成破坏,“天衣”在这里有保护、覆盖之意。
末尾两句,“醵钱欲作翚飞观,一钵无妨厌蕨薇”,诗人表达了想要通过募集资金来建造一处高耸的瞭望之地——“翚飞观”,以便更好地领略自然与宗教文化的结合。而最后一句,则是对一种植物——蕨类植物的喜爱之情,诗人认为即使只有简单的饮食,也不至于对这种美好的事物有所厌倦。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宗教和谐共存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经年旧雨首频搔,正好连床怪尔挠。
宝枕才通巫峡梦,玉绳顿撼广陵涛。
洒来别泪柔丝堕,滴尽秋宵爽籁号。
河鼓无声听淅沥,天街如水净尘嚣。
飘残蛛羃函犹湿,零乱乌衣驾不牢。
书曝休誇胸万卷,织空错认手三缫。
洗车泽布随车远,触石云兴化石高。
肠断淋铃传一曲,星前密誓倍心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