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槛起边愁,荔枝谁致楼。
会须教匠坼,不欲见蛮陬。
树痹无春影,天连觉汉流。
仲宣如可拟,即此是荆州。
高槛起边愁,荔枝谁致楼。
会须教匠坼,不欲见蛮陬。
树痹无春影,天连觉汉流。
仲宣如可拟,即此是荆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之愁和对远方所思的深情。"高槛起边愁"表达了边关重镇的险峻与守军的心境;"荔枝谁致楼"则是说荔枝花开在楼上,似乎有人在此寄托着思念之情。"会须教匠坼"可能是在询问或感叹何时能让工匠修补这高墙,以防外敌;"不欲见蛮陬"则是表达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愿看见或涉足之意。"树痹无春影"形容树木在严寒中失去了生机,连春天的气息也感受不到;"天连觉汉流"则描绘了一种连天皆青的境界,似乎天空与河流相连,给人以辽阔无边之感。最后两句"仲宣如可拟,即此是荆州"可能是在提及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事件,暗示诗中的情景与那个故事相呼应,而"即此是荆州"则直接指出诗中所写之地即为荆州。
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点化,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