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治物先治内,易戒曾闻日中沫。
轩辕铸镜盖有故,宁仅山林辟魑魅。
此镜何年始成器,背环十二虫文字。
冠笏鹄立象安取,青马夹纽知何谓。
大白由来不受污,白旃玄锡都无赖。
出箧冷然金井深,碧月明水秋阴会。
对之一再神气肃,毫发不敢中藏秽。
呜呼宝镜照人人尽爱,所贵君子通其类。
明者治物先治内,易戒曾闻日中沫。
轩辕铸镜盖有故,宁仅山林辟魑魅。
此镜何年始成器,背环十二虫文字。
冠笏鹄立象安取,青马夹纽知何谓。
大白由来不受污,白旃玄锡都无赖。
出箧冷然金井深,碧月明水秋阴会。
对之一再神气肃,毫发不敢中藏秽。
呜呼宝镜照人人尽爱,所贵君子通其类。
这首诗《三器歌(其三)十二辰鉴》由清代诗人李锴创作,通过描述“十二辰鉴”这一宝镜,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诗中首先提到“明者治物先治内”,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引出了宝镜的象征意义。接着,诗人引用“易戒曾闻日中沫”的典故,进一步阐述了宝镜的非凡之处。轩辕铸镜的故事,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宝镜的神圣与不凡。
“此镜何年始成器,背环十二虫文字。”点明了宝镜的独特构造,十二虫文的背环寓意深刻,象征着十二时辰的流转与宇宙万物的循环。接下来,“冠笏鹄立象安取,青马夹纽知何谓。”通过描绘宝镜上的装饰,展示了其设计的精巧与寓意的深远。
“大白由来不受污,白旃玄锡都无赖。”这两句赞美了宝镜的纯洁与坚不可摧,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宝镜始终保持着其本质的纯净。最后,“出箧冷然金井深,碧月明水秋阴会。”描绘了宝镜在特定环境下的光辉,如同深井中的碧月,映照出秋夜的宁静与美丽。
“对之一再神气肃,毫发不敢中藏秽。”强调了宝镜的庄严与神圣,任何微小的不洁都无法玷污其光辉。最后,“呜呼宝镜照人人尽爱,所贵君子通其类。”表达了对宝镜的赞美与敬仰,认为它不仅是物质的珍宝,更是精神的寄托,能够照亮人心,使君子之德得以彰显。
整首诗通过对宝镜的细腻描绘与深刻寓意的挖掘,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对于道德修养、宇宙观以及审美情趣的高度追求。
苍苔换旧迹。过却清明春是客。花外玉尊又侧。
任庭树敛阴,风帘催夕。天涯倦翼。
趁坠红、飞去无力。凄凉久、一灯梦觉,隐约夜窗白。
檐隙。峭寒犹积。叹瘦骨、轻衾怎敌。相思偏在故国。
竹槛欹琴,水榭题壁。断鸿归太急。
便忘却、江南旧识。乡程远、何时孤棹,卧听倚楼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