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剪秋痕,平分水影,炯然冰洁。
未识新愁,眉心倩人贴。
无端醉里,通一笑、柔花盈睫。痴绝。
不解送情,倚银屏斜瞥。
长歌短舞,换羽移宫,飘飘步回雪。
扶娇倚扇,欲把艳怀说。
□□杜郎重到,只虑空江桃叶。
但数峰犹在,如傍那家风月。
两剪秋痕,平分水影,炯然冰洁。
未识新愁,眉心倩人贴。
无端醉里,通一笑、柔花盈睫。痴绝。
不解送情,倚银屏斜瞥。
长歌短舞,换羽移宫,飘飘步回雪。
扶娇倚扇,欲把艳怀说。
□□杜郎重到,只虑空江桃叶。
但数峰犹在,如傍那家风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炎的作品,名为《惜红衣·赠伎双波》。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词展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哀愁,以及他特有的抒情手法。
“两剪秋痕,平分水影,炯然冰洁。” 这三句描绘了一幅秋色淡雅、水光潺潺的画面,其中“剪”、“分”两个动作字生动地表现了水面的清澈和秋意的萧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诗人传达出一种淡远的情怀。
“未识新愁,眉心倩人贴。” 这两句转向内心情感的表达,“未识”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心中新生的忧愁尚不清楚,只是感觉到眉间有一种说不出的烦恼。而“倩人贴”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依依不舍的情怀。
“无端醉里,通一笑、柔花盈睫。” 这两句通过描写醉酒后的放松和笑容,以及眼前的花朵轻拂过眼睫,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愉悦与自在。诗人似乎借醉酒来逃避现实中的忧愁,用笑容和柔美的花朵来慰藉自己的心灵。
“痴绝。” 这个字极富表现力,既可以理解为对眼前景象的沉醉,也可解读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宣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达到极致的情感体验。
“不解送情,倚银屏斜瞥。” 这两句中,“不解”表明诗人对于自己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留恋并不理解,只能在银色的屏风旁边斜视着那些即将离去的人或景。这里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奈与哀愁。
“长歌短舞,换羽移宫,飘飘步回雪。” 这三句描绘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诗人在一场场的宴会中,以歌以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这些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而自己则如同换了羽翼般,漂泊不定,步履回响于白雪之中。这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飘渺。
“扶娇倚扇,欲把艳怀说。” 这两句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和对美好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味和不舍。这里的“扶娇”、“倚扇”都是柔情似水的画面,而“欲把艳怀说”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宣泄。
“□□杜郎重到, 只虑空江桃叶。” 这两句中,“□”处应为“但”,而“杜郎”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地名。“只虑空江桃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忧虑,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
“但数峰犹在,如傍那家风月。” 这两句通过对山峰和家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的留恋以及对现实中的坚守。诗人似乎希望即使美好的事物已经不再,但至少还能保有一些记忆或景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哀愁。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词坛上流行的一种抒情风格,也体现了张炎个人对于生命、美丽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古蛮丝裹块焦桐,色带凌霄劫火红。
送与天童弹一操,风前月下滴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