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看口色,春季忌于青。
若似秋时候,医之必得宁。
欲知看口色,春季忌于青。
若似秋时候,医之必得宁。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徐成的《王良百一诗》系列中的第四十一首,名为“医候”。它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医生在诊断时观察病人面色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季节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欲知看口色”,开篇点明了医生在诊断疾病时,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颜色来获取关键信息。这反映了中医理论中重视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的特点。
“春季忌于青”,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与肝相应。在春季,如果病人口色过于青,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或存在某些疾病。这里的“忌”字,暗示了医生需要警惕这种面色变化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
“若似秋时候,医之必得宁”,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与肺相应。如果病人口色在秋季时呈现出类似秋天的特征,医生可以相对放心,因为这可能是正常的变化,而非疾病的征兆。这里的“宁”字,表达了医生在面对符合季节规律的面色时,内心会感到安心。
整首诗通过对比春、秋两季病人口色的不同表现,强调了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考虑季节因素的重要性。它不仅体现了中医诊断方法的独特性,也蕴含了自然与人体健康之间微妙而紧密的联系。
清源先生乡达尊,昔以通家拜函丈。
别来四十有三年,至今仪形劳梦想。
当时令子朴且真,与我相欢亦长往。
有孙今传祖父业,授徒假馆双江上。
不随尘俗混驱驰,但以诗书待咨访。
潜心篆籀积岁年,往往挥毫作题榜。
我虽闻之未识面,已为名家动歆赏。
玉堂侍读重同宗,万里暌违心怏怏。
此图寄赠有微意,我为题诗叙畴曩。
清贞比德兰与石,珍重幽人在林莽。
从古佳丽金陵州,到今城郭枕江流。
埋金往事堕茫昧,含风老树长萧飕。
寒潮喧声响西浦,碧海渺渺天东头。
二水三山涵远景,龙蟠虎踞横高秋。
黄旗紫盖化榛莽,庭花玉树传商讴。
六帝云浮几苍狗,三国角斗真蜗牛。
青山似洛只复叹,神器归隋良可羞。
凤凰何来栖李树,鸥鹭戏浴弥沧洲。
天堑已知徒恃险,地肺只合从仙游。
君不见昔人《黍离》歌宗周,旁徨不去心悠悠。
天荒地老著许愁,日往月来无时休。
霜飞台高柏修修,人谓我歌将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