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伊逊水,双尖崖口山。
又将试秋狝,曾未改峰颜。
习武朝家重,来王诸部闲。
驼铃过辎重,活画翠岩间。
九曲伊逊水,双尖崖口山。
又将试秋狝,曾未改峰颜。
习武朝家重,来王诸部闲。
驼铃过辎重,活画翠岩间。
这首诗描绘了崖口山的壮丽景色与军事活动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历史与自然融合的气息。
首句“九曲伊逊水,双尖崖口山”以“九曲”和“双尖”描绘出伊逊水蜿蜒曲折,崖口山则以两座尖锐的山峰耸立,展现出山川的雄伟与壮丽。
接着,“又将试秋狝,曾未改峰颜”描述了在秋天进行狩猎演习的情景,尽管季节更迭,但山峰的面貌依旧如初,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人类活动的短暂。
“习武朝家重,来王诸部闲”则揭示了国家对军事训练的重视以及各部落在和平时期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军事与和平共存的和谐景象。
最后,“驼铃过辎重,活画翠岩间”通过驼铃声和辎重的运输,生动地展现了边疆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场景,同时“活画翠岩间”一句,以动态的画面描绘了山岩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生机勃勃的景象,整个画面充满活力与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政治与经济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雪峰高高雪如许,海门潮生浪吞浦。
郎罢携囝街西东,到处欢然闻好语。
旧日大官多养高,民词狱寄充官曹。
横行阡陌喧夜鼓,唯征关市析秋豪。
只今事事无长蠹,五月政成歌召父。
尺一方来问凤仪,魁三快刷联鸳羽。
三山岌嶪摩曾空,便是方丈蓬瀛中。
他年图画凌烟了,却向山中访赤松。
欲送群英入帝乡,预烧灯烛趣仙装。
银花初合万枝火,金榜已含千佛光。
出海灵鳌驾蓬岛,逐人明月散天香。
笙歌鼎沸吟篇出,元白于诗愧未昌。
韩公学孔子,不陋九夷居。
诋佛讥君王,道大忠有馀。
南迁八千里,文墨以自娱。
至今潮阳人,比屋皆诗书。
蓬茨得赵子,如获沧海珠。
临行赠以言,恨不与之俱。
德如昌黎公,圣人之徒与。
比周孔孟轲,不道迁相如。
韩公不可见,赵子今亦无。
潮人敬爱公,百世祀不渝。
英姿入山骨,凛凛苍眉须。
彼哉逢吉鏄,金章裹猿狙。
使君艺且贤,所至政绩殊。
下车首风教,庙修庭草除。
又闻新棘闱,轮奂归画图。
继坡当有作,大笔文辞驱。
恶诗愿勿刻,人方笑其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