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空山翠罗曲屏,入山晓日寒凄清。
苍龙导前散疏影,幽鸟劝坐回新声。
探梅忽见数枝发,曳杖折来双眼明。
绰约东窗可无伴,烦君火急呼曲生。
倚空山翠罗曲屏,入山晓日寒凄清。
苍龙导前散疏影,幽鸟劝坐回新声。
探梅忽见数枝发,曳杖折来双眼明。
绰约东窗可无伴,烦君火急呼曲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梅花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先,“倚空山翠罗曲屏,入山晓日寒凄清。”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探访山中景色的氛围,空山的翠绿与晨曦的寒意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自然景象。
接着,“苍龙导前散疏影,幽鸟劝坐回新声。”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山中的树木比作苍龙,它们在阳光下投射出稀疏的影子,而幽静的鸟鸣则像是在邀请诗人坐下,回荡出新的声音,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
“探梅忽见数枝发,曳杖折来双眼明。”当诗人深入探索时,突然发现几枝梅花绽放,他便折下一枝,这不仅满足了他的审美需求,也使他的双眼为之明亮,表达了对梅花之美的赞叹。
最后,“绰约东窗可无伴,烦君火急呼曲生。”诗人希望有人能分享这份喜悦,于是呼唤朋友前来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梅花,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探访梅花时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同时也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泛舟洛川,济彼黄河。乘流浮荡,倏忽经过。
孤柏亭亭,回山峨峨。水卉发藻,陵木扬葩。
白芷舒华,绿英垂柯。游鳞交跃,翔鸟相和。
俯玩璇濑,仰看琼华。顾想风人,伐檀山阿。
存彼鱼人,沧浪之歌。邈邈沦漪,滔滔洪波。
大道孔长,人生几何。俟渎之清,徒婴百罗。
今我不乐,时将蹉跎。荡心肆志,与物无瑕。
欢以卒岁,孰知其他。
一身忧患百以牂,此时病本意中事。
所嗟作客当途穷,居停生厌僮仆弃。
冷风吹灭床头灯,残月照见纸帏弊。
口热如炙头岑岑,称药置水竟谁是。
人间万事不得知,静焉思之大堪悸。
不惜负疾身,但念忧疾人。
音容隔千里,两地怀酸辛。
今年淫雨作荒岁,江湖欲接鼋鼍尊。
一岁无麦饿可死,亲串谁肯相温存。
噫吁嚱,病中何事不思到,抚膺一笑不复道。
何人回转义和轮,化作灵光此间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