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履履险巇,君履履平地。
平地信可履,行稳居亦易。
责己不责人,为道不为利。
熟视履险者,岂不心有愧。
君家天台守,固学有馀味。
微言化子侄,自足警一世。
初无举足劳,宁有半涂滞。
君能识其然,我亦从子逝。
人履履险巇,君履履平地。
平地信可履,行稳居亦易。
责己不责人,为道不为利。
熟视履险者,岂不心有愧。
君家天台守,固学有馀味。
微言化子侄,自足警一世。
初无举足劳,宁有半涂滞。
君能识其然,我亦从子逝。
这首诗通过对比“履险”与“履平地”的不同体验,来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诗人以“履险”之人作为反衬,强调了在平坦道路上行走的轻松与稳定性,以及自我要求的重要性。诗中提到,对自己严格要求而非苛责他人,追求道德而非私利,是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关键。
接着,诗人借“履险者”的视角,表达了内心的愧疚感,暗示了在困难面前应有自省和反思。同时,诗中赞扬了李器之(即“君”)在天台的坚守,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学习积累,还通过细微的话语影响着子侄辈,警示世人。这种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不需要刻意为之,也无需担心中途停滞。
最后,诗人鼓励李器之能够认识到这些道理,并表示愿意跟随他一同前行,体现了对李器之品格和行为的高度赞赏与认同。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道德实践的重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