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
《七夕》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

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

(0)
注释
月帐:比喻月光下的帐幕,形容夜色朦胧。
星房:指星空。
次第:依次,陆续。
两情:双方的情感。
曙光:早晨的第一缕阳光,象征着新的一天和可能的离别。
时人:当时的人们。
穿针:古代七夕节习俗,女子穿针引线以祈求巧艺。
送巧:传统节日中表达巧艺和爱情的方式。
翻译
月亮逐渐照亮了星空,情侣们担心晨光会催促他们分离
此时的人们不再需要等待穿针乞巧,因为心情不再适宜庆祝节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佳节的情侣相会之景。"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表达了一对恋人在月光下相会的紧迫和急切,他们担心天亮后美好时光将不再有。

接下来的"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则是说人们通常不会在这个特别的夜晚用时间去做细致的针线活,而是要把这难得的心情和巧思送给所爱的人。这里的"巧来"暗示着七夕节传统中牛郎织女相会,牛郎通过巧夺天工的方式与织女相见。

整首诗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珍惜的心情,是一幅温馨浪漫的情景画卷。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张郎中宅戏赠二首

薄雪燕蓊紫燕钗,钗垂簏簌抱香怀。
一声歌罢刘郎醉,脱取明金压绣鞋。
谢家青妓邃重关,谁省春风见玉颜。
闻道彩鸾三十六,一双双对碧池莲。

(0)

宿怜(一作潾)上人房

重公旧相识,一夕话劳生。
药裹关身病,经函寄道情。
岳寒当寺色,滩夜入楼声。
不待移文诮,三年别赤城。

(0)

和友人鸳鸯之什

翠鬣红衣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飞。
映雾乍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寂寂春塘烟晚时,两心和影共依依。
溪头日暖眠沙稳,渡口风寒浴浪稀。
翡翠莫夸饶彩饰,鸊鹈须羡好毛衣。
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
舞鹤翔鸾俱别离,可怜生死两相随。
红丝毳落眠汀处,白雪花成蹙浪时。
琴上只闻交颈语,窗前空展共飞诗。
何如相见长相对,肯羡人间多所思。

(0)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巢鹤

千万云间丁令威,殷勤仙骨莫先飞。
若逢茅氏传消息,贞白先生不久归。

(0)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山泉

香味清机仙府回,萦纡乱石便流杯。
春风莫泛桃花去,恐引凡人入洞来。

(0)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小楼

松杉风外乱山青,曲几焚香对石屏。
空忆去年春雨后,燕泥时污太玄经。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