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雁》
《归雁》全文
唐 / 孟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

汀洲齐奋翼,霄汉共成行。

雪尽翻风暖,寒收度月凉。

直应到秋日,依旧返潇湘。

(0)
注释
春至:春天来临。
衡阳:古代地名,今湖南衡阳一带。
雁:大雁,候鸟,秋季南飞,春季北归。
塞路:边塞的道路。
汀洲:水边的平地。
霄汉:天空。
雪尽:冰雪消融完毕。
翻风:春风翻动。
寒收:寒冷收敛。
潇湘:古代地区名,今湖南潇湘流域。
翻译
春天来到衡阳,大雁开始思念北方的故乡,路途漫长。
它们在水边的洲渚上一起振翅,一同飞向高远的天空。
冰雪消融,春风拂面,寒冷逐渐退去,夜晚的月光也显得清凉宜人。
它们应该会一直飞到秋天,最终返回潇湘之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归的画面,通过大雁回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情思念。首句“春至衡阳雁”即点出了季节和地点,设定了全诗的基调。"思归塞路长"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旅途的艰辛。

接下来的"汀洲齐奋翼,霄汉共成行"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雁群起飞的情景,显示出一种集体行动的壮观。这里的“汀洲”指的是河岸或湖堤,这些地方是大雁栖息的地方;“奋翼”则描绘了它们准备起飞的姿态,而“霄汉共成行”则表明了雁群一同飞向远方,共同完成他们的迁徙路程。

第三句"雪尽翻风暖,寒收度月凉"转换了画面,从冬季到春天的过渡,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变化,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从严寒到温暖的期待。这里“雪尽”意味着冬日渐去,“翻风暖”则预示着春风的到来;"寒收度月凉"则是在说春天虽然还未完全到来,但随着时间推移,气候也逐渐转凉。

末句"直应到秋日,依旧返潇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自己终将回到故乡的坚定信念。这里“直应”意味着自然而然的到来,“秋日”则是时间的标志;“依旧”二字表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情感,而“返潇湘”则是诗人心之所向,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描绘大雁春归的壮丽景象和季节更迭,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对自然规律中生命循环的感悟。

作者介绍

孟贯
朝代:唐

孟贯(约公元九五七年前后在世)字一之,建安人。(唐才子传作闽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周世宗显德中前后在世。客居江南。性疏野,不以荣宦为意。周世宗至广陵贯时大有诗名,世宗亦闻之。贯录诗一卷献上,首篇有云:“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世宗不悦道:“朕伐叛引民,何得‘有巢'无主’之说。幸硬骨头朕,若他人则必不免。”遂不终卷。赐进士而不授官。后不知所终。贯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
猜你喜欢

登雪浪阁谒罗太史祠

书在名山尽上乘,只今那得拜孙登。

齐盟坛坫群公后,快睹须眉十载曾。

病起入门惟玉钥,觉时舍筏即金绳。

君看阁外玄潭色,掠海归来下雪鹰。

(0)

佳甫上雅堂

名家开艺苑,负笈许相寻。

大雅何人力,中兴百代心。

酣歌存妙理,丘壑寄长吟。

知尔方求试,金门一寄音。

(0)

送沈纯甫上计

赵尉台前散海氛,少年归汉似终军。

襜帷晓送罗浮月,阊阖春开碣石云。

制锦三城腾荐疏,挥毫五色见雄文。

故人交戟应相待,献纳黄门奉圣君。

(0)

送陈南海入觐

名高片玉重文儒,岭外风云握汉符。

南海夜光摇列宿,建章春色下双凫。

长筹已借楼船出,近侍应归禁闼趋。

咫尺主恩询治状,鸣弦千户足秋租。

(0)

与惟上人少林玩月怀伯玄仲贞六首·其一

飞尽浮云荡紫烟,我来搔首问青天。

嵩山月似寥阳月,一夜开门河汉边。

(0)

刘太守玄湖别业十九首·其十野云亭

风静云归山,风起云作雨。

伛偻久无心,日倚亭前树。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