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岘山道人》
《寄岘山道人》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凤门高对鹿门青,往岁经过恨未平。

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

炉峰已负重回计,华岳终悬未去情。

闻说东周天子圣,会摇金锡却西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ànshāndàorén
táng /

fèngméngāoduì鹿ménqīngwǎngsuìjīngguòhènwèipíng
biàndǐngshàngrénfānghuàdào

lóngchéngxiāngzhuībīng
fēngzhònghuíhuáyuèzhōngxuánwèiqíng

wénshuōdōngzhōutiānshènghuìyáojīnquè西xíng

注释
凤门:指华丽的门庭,可能代指富贵之地。
鹿门:地名,也可能象征隐逸之处。
往岁:往年,过去的岁月。
恨未平:心中的遗憾没有消除。
辩鼎上人:能言善辩的高僧。
话道:谈论佛法或道理。
卧龙丞相:比喻智慧如诸葛亮的丞相,此处可能借指智者。
追兵:追赶的军队,比喻突如其来的困境。
炉峰:可能指某座山峰,象征旅行的目的地。
负重回计:无法实现再次访问的计划。
华岳:即华山,中国名山,代表未了的心愿。
未去情:尚未完成的心愿或情感。
东周天子圣:东周时期的天子贤明,也可能泛指圣明的君主。
金锡:和尚携带的禅杖,金色表示尊贵。
西行:向西而去,可能指修行或旅程的方向。
翻译
凤凰门高对着鹿门山青翠,往年经过此处心中遗憾未曾平息。
正谈论佛法的僧人突然话及大道,而丞相诸葛亮似的智者忽然遭遇追兵。
重游炉峰的计划已经无法实现,心中始终挂念着还未曾离开的华山之行。
听说东周天子贤明,我应当会摇动着金色禅杖向西而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大夫在旅途中的感慨与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开篇两句"凤门高对鹿门青,往岁经过恨未平",诗人提及了两个地方名胜,表达出自己曾经路过这里却未能留下美好记忆的遗憾。

接下来的"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一句,用了历史上的典故,借以形容当时的动荡与急遽的情势。"辩鼎"指的是古代的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调动,即周文王在位时,将都城迁往丰邑(今陕西凤翔),这场景被用来比喻当下的混乱局面;"卧龙丞相"则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忽追兵"形象地描绘出一位策士或统帅迅速调动军队的情状。

诗中间的"炉峰已负重回计,华岳终悬未去情"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山峰与个人心境的联系,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沉重感受和对往事的不舍。"炉峰"通常指的是燥热之地,而"华岳"则是华山的别称,这里用以象征高洁与峻险。

最后两句"闻说东周天子圣,会摇金锡却西行",诗人借助传闻中的东周天子的圣德,以及仪式上使用的金锡(一种用于礼器的金属制品),表达出对往昔时代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透露了自己欲向更为宁静之地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绪,是一首充满了时代感与个人的抒情诗篇。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访王官谷休休亭二首

山鸦营巢欲哺儿,晴杏拆早先离披。
盘回一径穿碧绦,谷口数家耕水湄。

(0)

贫女吟二首

夜续晨炊贫自由,强教涂抹只堪羞。
闭门静看花开落,过却春风不识愁。

(0)

山居十二首

自笑疏狂同拾得,谁知凝钝若南泉。
几回食饱游山倦,只麽和衣到处眠。

(0)

携戣钺汎江

酒星落京口,化为崔子玉。
孤舟载壶觞,水花红映肉。
小儿唱铜斗,大儿倒醽醁。
一笑不知年,浩荡天地屋。
慎勿临窦呼,人生随转烛。
嗣宗礼法仇,钟会被杀戮。

(0)

绩溪道中三首

摐摐名木列千兵,风雨斜来卷旆旌。
愁倚寺门南下望,水烟不见小桥横。

(0)

新安四咏

我爱新安好,城西似竹西。
僧扉入黄叶,樵径下寒溪。
宝阁花为纲,珍台玉作梯。
不愁临暮雨,白石了无泥。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