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隆基的《送日本使》,反映了古代中日友好往来的情景。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辽阔,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长途跋涉的担忧。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国际友好交流的画面,“日下”指的是日本列岛,而“天中嘉会朝”则是说在这美好的早晨,我们一起举行欢乐的宴席,体现了诗人对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和交流的赞扬。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这两句表达了对即将远行的人的思念与担忧。“念余怀”是说心中牵挂着这份友情,而“义远”则强调了友谊的深远和不易。接着的“矜尔畏途遥”,则展现出对长途旅行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危险的忧虑。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这两句是送别时的景象描写。“涨海”和“宽秋月”共同构建了一幅开阔的海洋夜景,而“归帆驶夕飙”则形象地表达了船只在黄昏时分,借着风势快速前进的情景。
最后,“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这两句赞美了日本使节的高尚品德,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国度与文化的光辉和影响力。这里的“君子”指的是有道德修养的人,而“王化”则是对国家文明成就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抒发了友情、忧虑以及对远方文化的赞美之情,展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在古代的深厚交流与相互尊重。
听罢兰台鼓。信从来、消魂惟别。黯然难语。
说礼敦诗周旋久,梦绕两公堂户。
把人物、恒沙量数。
只有惺惺解怜惜,是斯文、未丧天公许。
识字矣、者般苦。落红已葬燕支土。
算杨花飘茵入溷,年年谁主。
猿鹤形骸麋鹿性,未可久居亭墅。
况臣是、孤生寒窭,衮衮诸公登台省,看明时、无阙须人补。
不才者、义当去。
一从雅豳陈民事,天工也垂星彩。
稼始牵牛,衣成织女,光照银河两界。
秋新候改,正嘉谷初登,授衣将届。
春耗秋梭,岁功于此隐交代。
神灵焉有配偶,藉唐宫夜语,诬蔑真宰。
附会星期,描抚月夕,比作人间欢爱。
机窗泪洒,又十万天钱,要偿婚债。
绮语文人,忏除休更待。
绮幔笼雕槛,晶屏隔、蜜梅花下香浅。
金炉麝火,煎茶细语,暗催壶箭。
当头壁月还满,问今岁、尊前几见。
况画廊、两两华灯。媚红刚映人面。
回眸又是春来,幡摇彩蝶,钗簇珠燕。
遥知镜里,银蟾对影,黛眉先展。分明语近香远。
更玉笋、藏钩送暖。莫管它、锦帐兰薰,消停翠盏。
开遍茶蘼,飞残榆荚,送春已自无聊。
黄昏无奈雨潇潇。
愁更照、菱花双影,看半臂、寒到今朝。
偏长是、朱栏爱凭,倦亸云翘。
红笺才去,果骝宛转,驮得人娇。
暂偎他翠袖,容易香销。
拼一晌、温存软语,银灯下、懒炙琼箫。
重帘外,春泥涴屧,花叶莫轻招。
约略腰支,刚应梦醒,汉宫春晓。
柔条几日,踠地便侵芳草。问章台、为谁相思。
趁时碧玉年华好。
想朦胧娇眼,未曾省识,西风斜照。
生小,双娥扫,怎怯怯移来,恨丝萦绕。
学舞才能,见说尊前人老。
记年时、莺燕故园,青青未折春已杳。
但从今、寄祝东风,证取成阴早。
日暖云边,春来天上,杏花开到庭院。
甚时宫样添栽,便把流光轻换。
琼轩并立,恰占得东风刚半。
正记取、老干孤擎,不许闹红零乱。
最爱是、月明宵暖,认积雪、满枝香散。
衬他一抹银墙,依约烟横雾澹。红窗吹笛。
都不似、梅花哀怨。
待画出、绮影帘前,长傍玳梁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