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芳草泣铜人,沧海楼船是紫宸。
赤手欲擎西坠日,丹心誓扫北来尘。
山河万里归元主,庙宇千年祀宋臣。
翘首燕山知几仞,至今高节共嶙峋。
故宫芳草泣铜人,沧海楼船是紫宸。
赤手欲擎西坠日,丹心誓扫北来尘。
山河万里归元主,庙宇千年祀宋臣。
翘首燕山知几仞,至今高节共嶙峋。
此诗《谒文丞相祠》由明代诗人黄仲昭所作,通过对文天祥祠堂的拜谒,表达了对这位南宋忠臣的深切敬仰与缅怀之情。
首联“故宫芳草泣铜人,沧海楼船是紫宸”,以故宫的芳草和铜人之泣,以及沧海上的楼船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天祥的忠诚。故宫,即指南宋的皇宫,而“铜人”则暗喻文天祥的坚贞不屈。同时,“沧海楼船”与“紫宸”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广阔的海洋与遥远的边疆,后者则是皇宫的尊贵与权力的象征,以此表现文天祥面对强敌时的孤勇与忠诚。
颔联“赤手欲擎西坠日,丹心誓扫北来尘”,进一步描绘了文天祥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决心。他虽“赤手”(形容力量微薄),却“欲擎西坠日”,意在挽狂澜于既倒;“丹心”(赤诚之心)誓要清除北方入侵者的尘埃,表现出他对国家的深情厚爱与坚定信念。
颈联“山河万里归元主,庙宇千年祀宋臣”,赞颂了文天祥对国家统一的贡献与后世对他的纪念。他虽身处乱世,但心中始终怀揣着统一山河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庙宇千年祀宋臣,意味着文天祥的精神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尾联“翘首燕山知几仞,至今高节共嶙峋”,以燕山的高度象征文天祥高尚的节操,即使时间流逝,他的精神依然屹立不倒,与山石共存,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文天祥作为南宋忠臣的英勇与忠诚,以及其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是一首充满敬意与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