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经月驻旌戈,亦复幽寻到薜萝。
南国已忻回甲马,东田初喜出农蓑。
溪云晓度千峰雨,江涨新生两岸波。
暮倚七星瞻北极,绝怜苍翠晚来多。
山城经月驻旌戈,亦复幽寻到薜萝。
南国已忻回甲马,东田初喜出农蓑。
溪云晓度千峰雨,江涨新生两岸波。
暮倚七星瞻北极,绝怜苍翠晚来多。
这首诗描绘了王守仁在回军上杭时所见的山城景色,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首联“山城经月驻旌戈,亦复幽寻到薜萝”点明了诗人驻扎山城的时间之长,并且表达了他深入探索自然的愿望,如同踏入了幽静的山林之中,触碰到了薜荔与藤萝的生机。颔联“南国已忻回甲马,东田初喜出农蓑”则展现了诗人对南国回归和平的喜悦,以及对东田农民重新耕作的欣慰,体现了他对社会安宁与人民生活的关注。
颈联“溪云晓度千峰雨,江涨新生两岸波”通过晨曦中的溪流与云雾,以及江水上涨带来的新景象,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化。尾联“暮倚七星瞻北极,绝怜苍翠晚来多”则在日落时分,诗人倚靠于山中,仰望星空,感叹于傍晚时分山色更加浓郁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也蕴含了他对社会和谐与个人精神追求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
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