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声兼雨声,静听到残更。
为底常无寐,宁当有不平。
食多嫌气浊,衾薄觉神清。
万古书灯眼,心常与共明。
雪声兼雨声,静听到残更。
为底常无寐,宁当有不平。
食多嫌气浊,衾薄觉神清。
万古书灯眼,心常与共明。
这是一首描绘夜静人稀、雪雨交织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内心平静和精神清明的情怀。"雪声兼雨声,静听到残更",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细致感受,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为底常无寐,宁当有不平"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社会不平的感慨。尽管外在环境给予了安宁,但内心深处仍存有难以释怀的情绪。
接下来的"食多嫌气浊,衾薄觉神清",则是表达了一种生活上的简约与精神上的澄明。诗人通过减少饮食、保持简单的生活来寻求内心的平和与纯净。
最后两句"万古书灯眼,心常与共明",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历史长河中智者精神的向往。这里的“书灯”象征着知识之光,而“心常与共明”则表达了一种与历史智者的精神相通、共同追求光明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雪雨声响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精神清明和社会公正的深切渴望。
典午三纲紊无纪,贼奴内向伯仁死。
辞徵尚蹈公以此,终托丹砂去朝市。
千年盛事传画史,野夫获睹朱氏邸。
壮肩糇粮幼琴几,杖悬药瓢风靡靡。
长襦老婢手执箠,躬驱其羊羊顾子。
两犍受牵头角颇,氂厖殿随亦忻喜。
公披仙经瞳炯水,琅琅馀音恍入耳。
后骖夫人谢钗饵,膝上髫婴玉雪美。
句漏尚远罗浮迩,若有函关气腾紫。
天丁山灵状僪佹,开凿空青洞扉启。
云霞输浆石供髓,二丽精华晨夜委。
金光秀发三花蕊,飘飘上升碧寥止。
同时许迈行加砥,一门翁孙良可儗,波散豆者颡遗泚。
嗟今凡民苦流徙,落木空村泪如洗。